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腦癱的症狀

(一)基本表現

1、運動發育落後和癱瘓肢體主動運動減少, 患兒不能完成相同年齡正常小兒應有的運動發育進程, 包括豎頸、坐、站立、獨走等粗大運動, 以及手指的精細動作。

2、肌張力異常。 因不同臨床類型而異, 痙攣型表現為肌張力增高, 肌張力低下型則表現為癱瘓肢體鬆軟, 但仍可引出腱反射;, 而手足徐動型表現為變異性肌張力不全。

3姿勢異常。 受異常肌張力和原始反射消失不同情況, 影響患兒可出現多種肢體異常姿勢, 並因此影響其正常運動功能的發揮, 體檢中將患兒分別置於俯臥位、仰臥位、直立位以及由仰臥牽拉成坐位時,

即可發現癱瘓肢體的異常姿勢和非正常體位。

4反射異常。 多種原始反射消失延遲。 痙攣型腦癱患兒腱反射活躍, 可引出踝陣攣。

(二)CP綜合征四大臨床類型:痙攣型, 手足徐動型, 共濟失調型, 以及混合型。

1、痙攣型綜合徵發生於大約70%的病例中。 痙攣是由於上運動神經元受累引起的, 可以較輕或嚴重影響運動功能, 綜合征可以產生偏癱、截癱、四肢癱瘓、兩側癱。

受累肢體通常發育不良並且表現深反射增強和肌張力高, 無力, 攣縮傾向, 有特徵性的剪刀狀步態和足尖走。 在輕度受累的兒童中, 可能僅僅有某些活動受損(如跑步), 伴隨四肢癱瘓, 常見有與皮質延髓相關的口、舌、齶運動的損傷, 結果構音不良。

2、手足徐動或運動障礙綜合徵發生於大約20%的病例中, 是基底節受累的結果。 緩慢、扭動、無意識的動作可能影響四肢(手足徐動)或肢體近端部分和軀幹(張力障礙型);可能發生突然、急促、大幅度的動作(舞蹈病型)動作, 隨情緒緊張而增加, 睡眠時消失, 存在嚴重的構音困難。

3、共濟失調型綜合徵發生在大約10%的病例中, 是由於小腦或其傳導通路受累所致, 虛弱、協調不良, 意向性震顫產生的不穩定, 蹣跚步態, 快速精細運動困難。

4、混合型是常見的---最多見的, 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較少見的共濟失調型和手足徐動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