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如何預防心身疾病

現在人生活壓力大, 很多人都被心身疾病所困擾。 越來越重的心理負擔令現代青年感覺到壓力。 在日常生活中, 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最主要的還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那麼如何預防心身疾病呢?

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心身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 在各種因素之間又互有聯繫和影響。 目前對其發病的理論主要有兩派:心理動力學理論和心理生理學理論。

心理動力學理論

這一理論始終重視潛意識心理衝突在各種心身疾病發生中的作用。 代表者Alexander 認為未解決的潛意識的衝突是導致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

目前認為, 潛意識心理衝突是通過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活動的變化, 作用在相應的特殊器官和具有易患素質的患者而致病的。

例如, 哮喘的喘息發作和咳嗽症狀被認為是“被壓抑的哭喊”, 目的在於得到他人的説明;生活環境中對愛情的強烈而矛盾的渴望, 可伴隨胃的過度活動, 具易患素質者就可能引起胃潰瘍。 因而他們主張對心身疾病的治療, 只是查明並解決所謂致病的情緒因素和心理矛盾。

心理動力學理論發病機制的不足是片面誇大了潛意識的作用, 把軀體疾病的許多症狀都解釋為潛意識中情緒反應的象徵, 影響了對其他病因的研究和全面治療。

心理生物學理論

這一理論以Cannon的情緒生理學和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為基礎。

採用量化研究方法來研究有意識的心理因素, 如情緒, 與可測量到的生理、生化變化之間的關係。

他們認為, 情緒對一些軀體疾病的影響很大, 對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某一器官和某一系統影響更為明顯。 此外, 他們還探索了心理社會刺激引起的情緒是通過什麼途徑引起生理生化變化而致病的。

在研究過程中, 他們不僅重視對心理生理障礙的發生發展機制的研究, 而且把心理因素擴大為心理社會因素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 強調了人們對環境刺激的心理生理反應, 即強調了心理社會的緊張刺激對人體的影響以及機體對疾病的易感性、適應性和對抗性等概念在疾病過程中的作用。

如何預防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因而心身疾病的預防也應同時兼顧心、身兩方面;心理社會因素大多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作用才會引起心身疾病(也有例外), 故心身疾病的心理學預防應從早做起。

對那些具有協同OA明顯心理素質上弱點的人, 例如有易暴怒、抑鬱、孤僻及多疑傾向者應及早通過心理指導加強其健全個性的培養;

對於那些有明顯行為問題者, 如吸煙、酗酒、多食、缺少運動及A型行為等, 應利用心理學技術指導其進行矯正;

對於那些工作和生活環境裡存在明顯應激源的人, 應及時幫助其進行適當的調整, 以減少不必要的心理刺激。

對於那些出現情緒危機的正常人,

應及時幫助加以疏導。 至於某些具有心身疾病遺傳傾向如高血壓家族史或已經有心身疾病的先兆徵象(如血壓偏高)等情況者, 則更應注意加強心理預防工作。

總之,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會方面的預防工作是多層次、多側面的, 這其實也是心理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

常見的心身疾病

進食障礙

1、神經性厭食:其核心症狀是對“肥胖”的恐懼和對形體的過分關注, 拒絕保持與年齡、身高相稱的最低正常體重。

2、神經性貪食症:患者反復出現發作性大量進食, 吃到難以忍受的腹脹為止, 有不能控制的飲食感覺, 患者往往過分關注自己的體重和體型, 存在擔心發胖的恐懼心理, 在發作期間, 為避免體重增加常反復採用不適當的代償性為包括,

自我誘發嘔吐、藥物濫用、間歇進食等。

3、神經性嘔吐:進食後出現自發地或故意誘發地反復嘔吐, 不影響下次進食的食欲, 常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 如心情不愉快等。

睡眠障礙

1、失眠症: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易驚醒、自覺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入睡、醒後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 患者常對失眠感到焦慮和恐懼, 嚴重的還可影響其精神效率或社會功能。

2、醒覺不合綜合症:由於生活節律的改變, 引起白天醒覺不完全, 可表現為記憶差、疏懶、不能很好地進行學習, 在老年中因影響認知功能而被誤認為是癡呆等。

3、嗜睡症:過度的白天或夜間的睡眠, 並非由於睡眠不足或存在發作性睡並登其他神經精神疾病所致, 而是常常與心理因素相關。患者每天出現睡眠時間過多或睡眠發作持續一個月以上。

4、睡眠-覺醒節律障礙:睡眠-覺醒節律紊亂、反常,有的睡眠時相延遲,比如患者常在淩晨入睡,下午醒來;有的睡眠時間變化不定,總睡眠時間也隨入睡時間的變化而長短不一;有時可連續2-3天不入睡,有時整個睡眠提前;過於早睡和過於早醒,病人多伴有憂慮或恐懼心理,並引起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

5、睡行症:患者在入睡後不久,突然從床上起來四處走動,常雙目向前凝視,一般不說話,詢問也不回答,患者可有一些複雜行為,但難於喚醒,常持續數分鐘或數十分鐘,然後可回床上繼續睡覺,醒後毫無記憶。多發生於入睡後不久。

結語:對於心身疾病,我們最重要的是從心理方面引起重視。要積極陽光的去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身心疾病,只有從內心深處改善壓抑的思想,才能讓你的身體健康得到改善!

而是常常與心理因素相關。患者每天出現睡眠時間過多或睡眠發作持續一個月以上。

4、睡眠-覺醒節律障礙:睡眠-覺醒節律紊亂、反常,有的睡眠時相延遲,比如患者常在淩晨入睡,下午醒來;有的睡眠時間變化不定,總睡眠時間也隨入睡時間的變化而長短不一;有時可連續2-3天不入睡,有時整個睡眠提前;過於早睡和過於早醒,病人多伴有憂慮或恐懼心理,並引起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

5、睡行症:患者在入睡後不久,突然從床上起來四處走動,常雙目向前凝視,一般不說話,詢問也不回答,患者可有一些複雜行為,但難於喚醒,常持續數分鐘或數十分鐘,然後可回床上繼續睡覺,醒後毫無記憶。多發生於入睡後不久。

結語:對於心身疾病,我們最重要的是從心理方面引起重視。要積極陽光的去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身心疾病,只有從內心深處改善壓抑的思想,才能讓你的身體健康得到改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