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病患者不可吃麻辣燙

“辣”—腸胃病不宜

不少人認為佐食辛辣可以開胃, 誠然適量食辣有益健康, 可促進人體排汗, 還可助消化、增食欲、增加體內散熱。 然而過度吃辣可使消化液分泌過多, 引起腸胃黏膜充血水腫、腸胃蠕動劇增, 並且可能破壞神經末梢感覺, 久之損胃, 甚至出現嘔吐、痙攣、腹瀉等不適。 麻辣燙的“辣”是其好味道的主要原因, 但對胃腸道有很大的刺激, 多吃容易上火, 導致口瘡或促進口瘡復發, 並可能導致或加重胃出血、胃潰瘍、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還可引起便秘。 此外, 同時合併存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門脈高壓性胃病或消化性潰瘍的肝病患者也不宜食用麻辣燙。

“燙”—癌症風險起

口腔、胃腸道黏膜只能耐受50℃~60℃的溫度, 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黏膜, 導致急性口腔潰瘍、口腔白斑、咽喉炎、食管炎、急性胃炎、胃潰瘍, 甚至導致口腔癌、食管癌。

“鹹”—高血壓要注意

高血壓病、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均應注意鹽量的攝入, 而麻辣燙生產者通常傾向於添加較重的味道, 以便吸引消費者, 並掩蓋原料不夠優質帶來的鮮味不足問題, 但是多食可能因攝入鈉鹽過多, 導致水鈉瀦留, 從而引起血壓波動。 此外, 食用過多麻辣燙還會令人心跳加快、迴圈血量增加, 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

“湯”—過煮不可取

麻辣燙的湯多是久沸不止、久涮不換, 反復煮沸, 會使其中的不揮發性物質如鈣、鎂等成分和亞硝酸鹽含量增高;回鍋油反復利用時,

可使大量的過氧化物、飽和油脂等成分溶于湯中;可能有農藥殘存的蔬菜涮燙, 也會使湯中的亞硝酸鹽和草酸的含量不斷升高;同時肉類、海鮮中所含嘌呤物質多溶于湯中, 高濃度嘌呤經肝臟代謝, 會產生大量尿酸, 易引起痛風、關節痛等症狀, 嚴重時還會損傷腎功能。

此外, 同其他多種形式的路邊小吃一樣, 麻辣燙也存在著原料是否新鮮, 製作是否安全、衛生的問題, 綜合前述, 面對麻辣燙的美味誘惑時, 我們建議您:

1. 有胃腸疾病、肝病、高血壓病、心臟病、腎病、痛風等疾病的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2. 要煮熟再吃, 不能過水即食。

3. 要晾涼再吃, 不能出鍋即食。

4. 少放一點鹽和味精, 辣椒也要適量。

5. 不要喝底湯。

6. 新鮮蔬菜和肉丸、腸片、蛋類等的比例達到2∶1, 促進酸堿平衡。

7. 食用之後可以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或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 以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可以選用豆腐、苦瓜、綠豆等具有清熱瀉火作用的食物;也可選用板藍根、金銀花、連翹等幫助內清火毒。

8. 用芝麻醬替代紅油或香油, 增加鈣的攝入量。

9. 放些有殺菌作用的蒜汁和醋, 或者吃點生大蒜, 幫助預防腸道感染。

10. 注意衛生狀況, 選擇可靠的經營攤點或自己在家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