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血小板減少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血液疾病, 尤其是妊娠期間, 准媽媽們很容易出現血小板減少的現象, 因此, 大家多會擔心血小板減少症會遺傳給孩子, 而且, 有些新生兒也存在血小板低的現象, 那麼, 血小板減少遺傳嗎?
專家介紹, 造成血小板減少的各種疾病大多數都是後天獲得的, 僅有少數的幾種是先天遺傳性疾病導致的血小板減少。
目前已知的遺傳性疾病造成的血小板減少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範科尼貧血引起的血小板減少
這是一種少見的家族性遺傳病, 百分之50有家族史,
本病常在10歲以下出現症狀, 雄性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有效。 感染、出血或轉變為急性白血病是本病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先天性單純無巨核細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遺傳性疾病, 血小板減少並伴有橈骨缺失, 又稱TAR 綜合征。 其特徵為出生後幾乎立即出現血小板減少性出血, 大多數患者的前臂缺失, 伴骨髓、腎臟和心臟結構異常。 該病病情嚴重, 預後差, 1/3患兒于嬰兒期死亡, 約2/3患兒在8個月內死亡, 死因一般為顱內出血。 但能存活下來的嬰兒預後較好,
由此可見,
我們常見的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的病情是不具有遺傳性的,
而新生兒之所以會出現血小板減少的現象,
主要還是由於母體中的抗血小板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導致新生兒體內血小板遭到破壞導致的血小板減少,
並非遺傳導致的血小板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