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睡眠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
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以及夜生活、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都會引發睡眠障礙。
國際精神衛生組織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
就是為了喚起人們對睡眠問題的關注。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
全球約有27%的人有睡眠問題。
睡眠障礙特別是失眠在人群中極為普遍,
一般分為三種形式,
即入睡困難、易驚醒、早醒。
其中以入睡困難最為多見,
是指躺在床上30分鐘還不能入睡,
許多患者往往在就寢前就擔心自己能否入睡,
因此很難放鬆而進入自然的睡眠狀態,
或“努力使自己入睡”,
不但不能幫助入睡,
相反還提高了皮層的興奮性,
加劇了本來就緊張的精神狀態。
還有一些服用助眠藥物的患者,
由於對久服藥物的恐懼以及耐藥性的緣故,
時間一長也往往事倍功半。
另外,
睡眠障礙還體現在睡眠維持方面,
有人睡一夜要醒好幾次,
易驚醒,
還有人經常在早上三四點鐘醒來,
就再也睡不著了即早醒,
這都屬於睡眠障礙。
目前,
很多有睡眠障礙的患者主觀地認為自己是神經衰弱而去藥店買藥或隨便服用一些藥物。
其實失眠病因很多,
許多內科、精神系統疾病均可導致失眠。
特別強調的是隨著生活節奏加快,
工作壓力增加,
越來越多的睡眠障礙患者與焦慮、抑鬱有關,
其中焦慮在失眠中的發生率約50%,
抑鬱約40%左右,
而且發病與年齡有關,
年齡60歲以上患者抑鬱發生率高,
60以下患者焦慮發生率高,
因此失眠不單是睡眠生理紊亂的過程,
同時還是一個心理紊亂過程,
如果沒有仔細尋找病因的話,
很可能耽誤了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