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類風濕病人有哪些症狀和體征?

據觀察, 類風濕關節炎的第一次發作時間多數是在冬春季節。 有人對102例病人的病歷作了研究, 發現11月、12月和2月份的發病率最高。

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與病程差異很大, 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的多關節炎及周身血管炎。 關節侵犯程度與周身症狀及關節外表現的輕重不平行。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大約有15%呈急性發作, 多數則起病緩慢。 一般來說, 關節症狀雖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現, 但最初卻不一定出現關節的症狀, 而且還不一定是最明顯的臨床表現。 病人通常先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消瘦、手足麻木、刺痛。

繼而出現1—2個關節的疼痛和僵硬, 僵硬往往在晨間較為明顯, 可持續幾小時, 此時關節的外觀並無異常。 接著便出現關節腫大和疼痛, 逐漸為對稱性多關節痛。 四肢大小關節呈遊走性疼痛、腫脹。 近端指間關節呈具有特徵性的梭形腫脹。 關節疼痛的程度可分為五級。 工級:不痛;Ⅱ級:休息時不覺得痛, 活動時出現疼痛感;Ⅲ級:休息時也覺得疼痛, 活動時疼痛加劇;Ⅳ級:需要服止痛藥;V級:一般止痛藥無效, 要用強烈止痛藥或兩種止痛藥合用。 關節腫痛的結果, 使活動受到限制, 慢慢就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強硬變形。 有些病人病變累及顳頜關節, 以致張口困難, 連吃蘋果、梨、饅頭都不方便。 如果四肢的重要關節僵硬變形的話,
病人不但喪失了勞動力, 甚至連生活也不能自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 類風濕關節炎不是一個關節局部的疾病, 而是一個全身性疾病, 因此有的病員可出現全身其他系統的病變表現, 如皮下結節、皮膚潰瘍、淋巴結腫、肺纖維化、脾腫大、鞏膜炎等。

曾有專家隨機從門診和住院的100例病人中, 作了些統計分析:10例訴說患病關節有不同程度的晨間僵硬感;76例首先表現關節腫痛, 14例則先是發熱, 隨後才出現關節腫痛;首先出現關節腫痛的關節依次為近端指間關節(20%)、蹠趾關節(15%)、掌指關節(13%)、肩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足趾關節等。 其中上肢關節占61%、下肢關節為39%, 以指、趾小關節的發病率最高。 如果大關節首先發作,

多以單個關節疼痛或腫脹開始者, 應該注意與感染性關節炎和痛風等病相區別。

部分病人的胸鎖、寰杓關節(位於咽喉)及其他頸椎均可受累。 寰杓關節受累, 可致頸前疼痛、吞咽困難、呼吸短促或聲音嘶啞。 腕部屈肌腱鞘炎壓迫正中神經時, 可引起正中神經感覺、運動功能障礙, 即正中神經分佈的橈側三個半指(拇、食、中、環指)麻木或刺痛, 可放射至臂或肩部, 稱為腕管綜合征。 胴窩囊腫是由膝關節滑膜炎發展而來的。 當膝關節活動時, 膝內壓力增加, 大量滑液外滲, 成一囊狀包裹囊腫, 有時囊腫可往下一直延伸到腓腸肌(即小腿肚)或踝關節, 引起類似血栓性靜脈炎的表現:將足過度背屈時, 腓腸肌出現疼痛。

當然, 單憑這些症狀、體征表現還不能認定就是類風濕關節炎。

因為關節炎是個“大家族”, 它的成員眾多, 怎麼能肯定是類風濕關節炎, 而不是其他關節炎呢?因此, 還需要做些其他的檢查, 如檢驗血沉、類風濕因數、攝X片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