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在千年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在豐富彩的養生健身術中, 太極拳以其獨特、完整、科學的鍛煉方法和理論體系, 以及良好、確切、普遍的保健的作用和醫療效果, 廣群眾所喜愛
中醫學認為, 人體是以臟腑為中心, 通過經絡運行氣血與形體五官等組織相聯繫的矛盾統一的整體。 在個整體中, 臟腑、經絡、氣血之間, 既互相聯繫, 又互相制約, 在“心——君主之宮”(大腦皮層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統率與協調下, 既分工, 又合作, 共同完成各生理活動, 維持陰陽平衡。
太極拳, 根據陰陽、臟腑、經絡、氣血學說創造的鍛煉方法和動作要領,
九要領:靜、聚、貫、順、沉、暢、松、正、整。 在練習時要做到心神安靜, 內外放鬆, 以心行氣, 以氣運身, 神形合一, 意氣相依。 還要長期鍛煉, 持之以恆, 從而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一、強心“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練太極拳特別強調“心靜用意”, 用意識引導動作, 使心神安靜, 意念集中, 機體放鬆, 臟腑之間發揮正常的功能, 從而取得相對平衡。
心神安定, 可使思維敏捷, 語言流利。 心氣運行流暢, 能發揮其統轄血液迴圈的功能, 減少和消除體內瘀血。 血液通暢充盈, 面色自然紅潤。
二、養肝練太極拳時, 意境清靜, 情緒安寧, 以意行氣, 內外放鬆, 動作輕柔圓活,
三、健脾練拳時的腹式呼吸, “氣勢宜鼓蕩”, 內臟加強蠕動, 好比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 使三焦氣機通暢, 脾胃升降和順, 新陳代謝加強, 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 心情舒暢, 飲食自然香甜。 化源增加, 營養充足, 肌肉豐滿光澤, 四肢強健靈活。 脾氣旺盛, 營血充盈, 統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補肺練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 從而加強了肺主氣的功能, 增加了肺活量, 有利於肺的肅降。 通過吐故納新, 能進一步推動氣血在全身的運行,
練拳時使肺的呼吸與皮毛的開合聯繫起來, 與動作的開合虛實和起伏轉換結合起來, 練拳後皮膚溫暖或微微出汗, 有利於肺氣的宣發和水道的通調, 並能充衛固表, 不易感冒, 使皮膚潤澤, 感覺靈敏。
五、固腎太極拳論認為“腰為主宰”, “命意源頭在腰隙”。 故練拳時十分重視腎之府——腰的作用, 以腰為軸來帶動四肢和全身協調運動, 使勁路完整, 氣機暢達;要“牽動往來氣貼背”、“中氣貫脊中”;
還要懸頂、吊襠、提肛、尾閭中正, 以加強腎命並調通任督二脈之氣。 並且以心為令、氣沉丹田, 使心腎相交, 水火既濟。 這樣就加強了兩腎和命門的功能, 使腎精充實、陽氣旺盛、行動輕捷、二便調和、骨強齒堅、發澤耳聰。
六、益腦腦為髓海, 是精髓和神明高度聚匯之處, 為生命要害所在。 練太極拳通過心靜用意、心神安定, 協調地完成各種動作, 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鍛煉作用, 加強了大腦的調節功能。 又因腎主骨, 骨生髓, 腎通大腦, 所以腎氣旺, 任督二脈暢通, 就能使髓海充實、精神飽滿、思維靈敏、記憶力強, 起到開發智力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七、調氣、和血練拳時要“以意行氣, 以氣運身”、“氣遍周身不滯”。 這樣可以使全身之氣機通調無阻, 氣運血行, 血脈自然和順。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
太極拳以氣運身和“運勁似抽絲”的練習方法, 通過“立如平准, 活似車輪”的軸心運動, 周身關節之間, 如螺絲形運於肌膚之上, 纏繞往來以暢通經絡,
八、煉性、怡情長期練太極拳, 可以陶冶性情, 培養沉著從容、溫和冷靜、耐心細緻、做事有恆、意志堅強、樂觀進取等優良性格。 練太極拳後, 會使人心情舒暢, 精神愉快, 恬淡安然, 不為七情、六欲所困擾。
如有煩惱, 在大自然之中, 覓個幽靜之處, 練練太極拳, 可使雜念消除、心平氣和。 工餘學後, 休息閒暇之時, 練太極拳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健康的消遣、高尚的娛樂和良好的情感操練。
綜上所述, 太極拳是一種心身俱練、神形雙修的保健運動。 它通過調心、調氣、調身等一系列調整人體陰陽的對立統一的運動, 以內固精神、運行氣血、暢通經絡、協調臟腑、活動肌肉筋骨, 使人正氣旺盛,陰平陽秘,內外調和,達到保健祛病、益壽延年、自強不息之目的。
使人正氣旺盛,陰平陽秘,內外調和,達到保健祛病、益壽延年、自強不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