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練太極注意事項 要做好準備不能激烈

老年人養生越來越受到注重和關注, 打太極是特別適合老年人修身養性的運動。 但是老年人練太極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那麼老年人練太極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老年人練太極注意事項

1、要做好準備

練拳以清晨為宜。 最好能排空大小便, 喝一點豆漿、麥乳精之類的飲料, 或吃幾片餅乾, 但千萬不要吃飽。 接著可結合散步做一些隨意的準備活動, 然後靜立片刻, 調勻呼吸, 排除雜念, 準備操拳。

2、速度要均勻

太極拳時宜慢不宜快, 從慢上練功夫, 打基礎, 先把動作學會, 把要領掌握好。 熟練以後, 不論速度稍快或稍慢, 都要從頭到尾保持均勻。 打一套“簡化太極拳”, 正常的速度是4~6分鐘, 有的人慢練, 可長達8~9分鐘, 但也不可太慢。 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極拳”為8~10分鐘, “八十八式太極拳”需要20分鐘左右。

3、架勢高低均衡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 也可低一點,

但在起勢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 以後整套動作, 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 體弱者最好採用高一點的架勢練習, 隨著動作的熟練和體質的增強, 再練中型架勢或低一些的架勢。 年高體弱的, 可採取姿勢較高的小架子, 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 在做“分腿”、“踢腿”、“下勢”等動作時, 千萬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

4、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意識來支配的, 老年人在操拳時, 最好能選擇一個安靜避風的環境, 不要邊練拳邊與人交談, 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和健康狀況, 選擇一定的駕勢, 做到量力而行。 輕鬆自在地練習, 切不可過於用力傷了自己, 不小心跌倒就更是不划算了。

5、姿勢中正平衡

習拳者身軀宜中正而不倚,

脊樑與尾閭宜垂直而不偏。 古書有傳, 拳術精湛者頭頂碗水、書本而不震盪濺出和翻落。 說明姿勢中正的習拳者能始終保身軀平衡, 久而久之, 任憑風吹雨打, 也不前俯後仰、東搖西擺。

6、手法柔緩輕鬆

太極拳以靜禦動, 雖動猶靜, 架子愈慢愈好。 動作如抽絲, 行步如貓行, 小心翼翼, 步步為營, 久而久之, 習拳者自會養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 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 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 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 不易跌倒。

由於老年人受到體力上的限制, 練拳的大致應儘量柔和、放鬆、自然、緩慢, 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 尤其身體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 更要掌握好這個要領。

7、呼吸深勻細長

9勻細深長的呼吸, 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納新的效果, 同時也能改進血液迴圈和內臟活動機能。 老年人應在鍛煉中慢慢適應, 不要急於求成, 千萬不要故意用力呼吸來達到所謂的氣沉丹田, 以免出現頭暈目眩, 心跳氣促等現象, 影響自然呼吸。 行氣結合要慢慢來,

操之過急是萬萬不行的。

8、適當運動量

太極拳運動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彎曲情況下做慢動作, 全身內外上下高度集中統一, 所以運動量比較大。 鍛煉的時間長短、趟數多少、運動量大小, 應根據工作和學習情況及自己的體質而定。 一般健康無病的人, 運動量可以略大一些, 可以連續打一趟或兩趟。

老年人和體弱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 適當調節運動量, 不應貪多求快, 急於求成。 可以單練一組或幾組。 也可以專練一兩個式子如攬雀尾、雲手、起勢等。 也可以架勢稍高一些, 如弓步的前腿應垂直, 膝蓋與腳尖在一條垂直線上, 膝關節彎曲度可略小一些。

患有腰間傷病的人, 每次的運動量不宜太大, 要注意循序漸進, 逐步加大運動量,必要時應徵求醫生的意見。

9、不能激烈

人們在行架之前都有個熱身的過程。有的人採取硬抻、猛壓、快轉、強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傷的,特別是中老年人。在膝關節疼痛期間,不但熱身時按摩,練完拳按摩,有空要多按摩。

10、不要滯勁

行架過程中多是一腿負重,膝關節既要承受自身體重的壓力,還得承受運使勁力的衝擊。所以在主觀上減輕膝關節的“壓力”是十分必要的。

11、不要弓過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過。膝關節本來是做屈伸運動的關節,但在太極拳這種特殊運動形式中,若屈的太過,必遭傷害。

做弓步時,前弓步的膝尖應落在腳面以內,小腿最好不要越過與地面的垂直線。許多老一輩拳家都十分強調這一點。

太極拳運動時,過度運作一般是一腿承擔體重一腿運動,若膝關節屈曲太過,形成死角,加之強壓,長期如此必城病變。學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過,關鍵是松腰減臀,尾閭中正,上體豎直,既所謂立身中正。

12、不能扭擰

主要是在轉身時負重扭轉不要過度,腳尖與膝尖不要形成夾角,要始終保持在一個方向上。

13、別叉勁

凡向前走勁時,勁向必須與腳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現夾角。勁力分叉,不但形成勁力的自耗,而且傷神。

老年人練習太極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還可以防治很多疾病。但是,老年人練拳以適度為宜,久而久之,隨著身體素質的增強,自會逐漸做到行氣結合,得心應手,操之過急是萬萬不行的。

逐步加大運動量,必要時應徵求醫生的意見。

9、不能激烈

人們在行架之前都有個熱身的過程。有的人採取硬抻、猛壓、快轉、強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傷的,特別是中老年人。在膝關節疼痛期間,不但熱身時按摩,練完拳按摩,有空要多按摩。

10、不要滯勁

行架過程中多是一腿負重,膝關節既要承受自身體重的壓力,還得承受運使勁力的衝擊。所以在主觀上減輕膝關節的“壓力”是十分必要的。

11、不要弓過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過。膝關節本來是做屈伸運動的關節,但在太極拳這種特殊運動形式中,若屈的太過,必遭傷害。

做弓步時,前弓步的膝尖應落在腳面以內,小腿最好不要越過與地面的垂直線。許多老一輩拳家都十分強調這一點。

太極拳運動時,過度運作一般是一腿承擔體重一腿運動,若膝關節屈曲太過,形成死角,加之強壓,長期如此必城病變。學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過,關鍵是松腰減臀,尾閭中正,上體豎直,既所謂立身中正。

12、不能扭擰

主要是在轉身時負重扭轉不要過度,腳尖與膝尖不要形成夾角,要始終保持在一個方向上。

13、別叉勁

凡向前走勁時,勁向必須與腳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現夾角。勁力分叉,不但形成勁力的自耗,而且傷神。

老年人練習太極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還可以防治很多疾病。但是,老年人練拳以適度為宜,久而久之,隨著身體素質的增強,自會逐漸做到行氣結合,得心應手,操之過急是萬萬不行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