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在醫學上稱為骨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 主要是由於機械應力分佈失衡或負載過度引起軟骨磨損所致。
人的關節軟骨每天都承受著各種活動引起的機械力, 人到中年後肌肉功能逐漸減退, 容易導致關節損傷, 軟骨破壞, 引起骨性關節炎。 所以骨性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 有人報告在45歲以上中老年人中其發病率約為40—50%, 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骨質增生是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病變, 主要累及手的近節和末節指間關節、脊柱和髖、膝、踝關節等,
有時在持物或做開瓶蓋動作時出現手指關節疼痛, 可能是由於手的骨性關節引起, 行走後髖部疼痛, 休息後減輕可能是髖關節骨性關節造成。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疼痛。 步行一定距離後引起疼痛而跛行, 可能是由於腰椎骨質增生導致腰椎管狹窄。
那麼骨性關節炎應如何治療?
目前世界上多應用非甾體類(NSAIDS)藥物進行治療, 常見的有雙氯芬酸納、布洛芬、消炎痛等。 而全球處方量第一的非甾體藥物是扶他林(雙氯芬酸納製劑), 它通過對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雙重抑制作用,
骨質增生是一種全身性的病變, 可累及許多部位並產生許多不同的症狀和表現, 因此, 當出現問題時應及時求助於正規醫院, 以便能得到及時的診斷治療。 由於骨關節病的病因複雜, 晚期治療辦法有限, 因此提倡早期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