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0多歲了夜間還尿床,
每天睡前不敢讓孩子喝水,
不敢吃水果,
晚上照樣尿床。
許多母親為此很著急,
到醫院諮詢孩子尿床是不是有什麼病。
發育正常的孩子一般在2-3歲時就可以自控排尿了,
3歲以前有尿床的現象也是正常的,
醫學上稱為生理性遺尿,
多數孩子3歲以後夜間一般不再尿床。
如果3歲以後孩子晚上睡覺時還尿床,
且次數達到一個月兩次以上,
醫學上稱為“夜間遺尿症”。
有些小兒尿床是由某類疾病造成的,
常見的疾病有糖尿病、尿崩症、腎功能不全、腎小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畸形等。
如果孩子3歲之後還經常尿床,
家長應該帶孩子到醫院做一些必要的檢查,
看看孩子的臟器器官有沒有什麼病理性改變,
疾病治好了,
孩子尿床的症狀也就會隨之好轉。
還有一些孩子尿床是生理、心理、遺傳等因素引起的,
醫學上叫小兒遺尿症。
小兒遺尿專家指出,
多數孩子尿床主要是脾胃虛弱、中樞神經發育不健全、膀胱括約肌發育不完善、尿感信號傳遞受阻所致,
部分孩子是由抗利尿激素夜間分泌不足引起。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尿床關係不大,
等大了自然就好了。
其實孩子年齡越大,
夜間尿床的次數越多,
拖的時間越長,
尿床的症狀越加難以控制,
同時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此,
專家提醒家長,
不管是什麼因素引起的孩子尿床,
家長都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除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外,
家長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對待孩子尿床要重視,
但不能太著急,
更不能責駡和歧視,
這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不願意與小朋友交往。
同時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身高發育,
產生抑鬱、自閉、焦慮、多疑等精神心理障礙。
還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晚6點後不喝牛奶,
晚餐後不喝或少喝水,
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飲料。
養成睡前排尿的習慣,
家長注意觀察孩子夜間經常尿床的時間,
提前半小時用鬧鐘將孩子喚醒上廁所,
這樣時間長了可以養成按時起床排尿的習慣,
減少尿床的機會。
孩子在臨睡前不宜過分興奮,
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也不要看驚險的影視片,
睡前給孩子洗個澡,
鬆懈緊張情緒,
使孩子能舒適入睡。
也可以在白天讓小孩作憋尿訓練,
對治療尿床也有幫助。
孩子尿床,
家長應給予重視!應積極找出尿床病因,
可採取針對行治療,
專家建議:利用行為改變療法加藥物治療,
效果最佳。
其中藥物治療效果約可達七、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