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常常合併有消化性潰瘍, 且消化性潰瘍的病程較一般消化性潰瘍長, 以胃潰瘍居多, 且多發性胃潰瘍明顯高於單純性潰瘍, 多伴有糜爛性胃炎;出血率明顯高於單純性潰瘍, 目前致病因素尚不清楚, 可能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
1.門脈高壓可能是導致潰瘍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
門脈高壓使胃黏膜微循環發生改變, 前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小靜脈擴張, 部分區域毛細血管壁變薄或缺失, 造成血漿外滲、黏膜水腫, 使胃黏膜對酸和蛋白酶等損害因素的易感性增加。 故有人認為在肝硬化合併消化性潰瘍的形成中酸消化沒有肯定的作用,
2.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為致病因素
幽門螺桿菌在正常人群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和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其在肝硬化合併消化性潰瘍發生中的作用並不清楚, 有報導顯示肝硬化合併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明顯低於單純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但關於幽門螺桿菌與肝硬化合併消化性潰瘍的關係尚需積累更多的臨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