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明確肝硬化的診斷思路

肝硬化是一種對患者生命危害性非常大的惡性慢性疾病, 肝硬化由於臨床診斷與肝硬化病理診斷一致性相差較大, 因此, 臨床上難以對早期肝硬化作出準確診斷, 並且很多人一般診斷肝硬化時多為晚期肝硬化。 因此, 肝硬化的早期診斷很重要, 明確肝硬化的診斷思路很有必要。 只有正確的認識疾病的發生和症狀表現, 才能夠做好治療工作。

1、病人有無肝硬化?

對於失代償性肝硬化, 即已發生腹水、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等嚴重併發症者, 臨床很容易做正確診斷。 這些病人常有肝功能衰竭及門脈高壓的典型症狀、體征及有關實驗室檢查異常,

如:腹脹、乏力、黃疸、肝掌、蜘蛛痣、腹壁靜脈曲張、腹水症或腹部移動性濁音, 外周血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明顯減少、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血清白蛋白35mol/L, AST>ALT, B超或CT可見肝臟縮小、表面呈鋸齒狀、肝實質呈結節樣, 門靜脈增寬、脾臟增大等表現。

對於代償性肝硬化, 即尚未發生水、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等嚴重併發症者, 診斷較為困難。 這些病人多無上述典型的臨床症狀、體征及有關實驗室檢查異常。 其血清白蛋白和膽紅素可仍在正常範圍內, 但血清AST>ALT,血小板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B超或CT檢查可發現肝臟表面不光滑、門靜脈內徑增寬、脾臟增厚;胃鏡和食管鋇餐造影檢查可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通過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一般可做出診斷。

有的病人在臨床及實驗室檢查方面均無任何肝硬化徵象, 而肝活檢病理學顯示已有典型的肝硬化結節形成。 也有個別病人已出現門脈高壓的表現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但肝活檢未見到典型性的肝硬化結節, 這可能病變不均一或和肝活檢取材過小有關。 在這種情況下還應當考慮病人是否為非肝硬化性門脈高壓, 尤其是對病因不太明確的病例更應注意鑒別。

2、病因為何?

根據詳細的病史、血清病毒學標誌物、生化指標、免疫學指標、血清銅藍蛋白、角膜K-F環及24小時尿銅、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血清1抗胰蛋白酶水準及組織病理學資料, 盡可能作出病因診斷,

一邊給於相應的有效病因治療。

3、肝硬化為活動性或靜止性?

兩者主要依據根據肝臟炎症活動情況進行區分。 在活動性肝硬化, 慢性肝炎的臨床表現依然存在, 其血清ALT升高, 血清病毒水準往往也較高;在病理學上可見肝硬化結節形成, 但仍有較明顯的炎症壞死。 在靜止性肝硬化, 血清ALT正常, 血清病毒水可能不高;在病理學上肝硬化結節已完全形成, 無明顯炎症壞死。

4、有哪些併發症?

肝硬化的診斷一旦確立, 還應作系統檢查以全面瞭解病人有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有無腹水, 如有腹水還應注意有無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及肝腎綜合征。 還應注意病人有無輕微的肝性腦病, 是否並原發性肝癌等。

5、病人的肝功能儲備如何?

因為肝硬化病人的預後及各種併發症的病死率及一些治療措施的遠期療效都取決於其肝功能儲備狀態, 因此對病人進行肝功能分級非常重要。 文獻中有多種對肝硬化患者進行肝功能進行分級的方法, 但應用最為廣泛者仍為1973年英國King’s College的外科醫生Pugh等人改良的Child分級方案, 簡稱Child-Pugh分級。 許多研究發現這一分級能比較好地對判斷預後特別是預測外科手術的病死率。

溫馨提示:目前認為肝炎後肝硬化抗病毒治療可延緩阻止病情進展, 甚至減少肝癌的發生, 但需長期持續用藥。 心得安等降低門脈壓預防再出血的藥物也應長期持續應用, 驟然停藥可致反跳性大出血。 不主張長期應用一些“保肝降酶”藥, 特別是代償期肝硬化。

更不要相信某些江湖醫生的所謂“根除治療”。 某些活血化淤中藥對肝纖維化有一定作用。 只有原位肝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肝炎肝硬化》《專家解答肝硬化》《臨床肝病診斷與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