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黃帝內經》中, 曾用不少篇幅提及暈針的預防:“無刺大醉, 令人氣亂;無刺大怒, 令有氣逆;無刺大勞人, 無刺新飽人, 無刺大饑人, 無刺大渴人, 無刺大驚人”(《素問·刺禁論》)。 其實同樣適於暈灸。 那麼如何預防艾灸時暈針?現代主要從心理和生理上進行預防。
(1)心理預防 主要針對有猜疑、恐懼心理者, 或針灸時哭笑、驚叫、戰抖、躲避、肌肉痙攣。 伴有瞳孔、血壓、呼吸、心跳、皮溫、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改變者。 均可作預先心理預防, 以避免出現暈針等不良反應。 共分三法:
語言誘導:施灸前, 先耐心給患者講解針灸的具體方法,
鬆弛訓練:對好靜、壓抑、注意力易於集中、性格內向的患者, 令其凝視某物體, 待其完全進入自我冥想(入靜)狀態後, 始行灸刺。
轉移注意力:對急躁、好動、注意力渙散、性格外向的患者, 可令患者作一些簡單的快速心算, 或向其提出一些小問題, 利用其視、聽覺功能和思維活動等, 轉移其注意力, 促進局部組織放鬆。
(2)生理預防 饑餓患者, 灸前宜適當進食;過度疲勞者, 應令其休息至體力基本恢復。 特別對有暈針或暈灸史者, 最好採取側臥位, 簡化穴位, 減輕刺激量。
在施灸過程中, 一旦患者有先兆暈灸症狀, 應立即處理。 灸療結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