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寒從腳下起”, 冬天許多人通常一覺醒來, 發現整個被窩都是涼的, 加厚被子、放暖水袋也無濟於事。 而且手腳受涼還會引發多種疾病。 如果睡前泡個腳, 對手腳冰涼怕冷非常有用。
如果再能按照中醫說法, 加點藥材對症下藥就更好了。 艾葉有抗菌、抗病毒、抗過敏和增強免疫等功能。 在泡腳水里加點艾草, 可以驅寒治病。
小小艾草功效強大
艾葉別名“艾草”, 艾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早在詩經時代, 艾葉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艾葉有濃烈芬香的氣味, 南方人端午節用來懸掛於大門上。 還有一種氣味比較溫和,
艾葉味辛、苦, 性溫;歸脾、肝、腎經;芳香溫散, 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 散寒止痛, 降濕殺蟲的功效;艾葉泡腳還可以很好地祛寒濕、降肝火。 此外, 艾葉還有藥用價值, 有抗菌、平喘、利膽、止血等功效。
但是針對體虛的人, 氣血不足的人, 建議在泡腳前喝一碗紅棗桂圓湯或茶, 以補充體內可能損耗的元氣;而陰虛的人若在艾葉泡腳後出現了頭暈症狀, 請吃些溫補食物, 因為驅除了體內邪火後, 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艾葉泡腳的好處有哪呢?
中醫認為, 足部是人體經絡的集中處。 臟腑的病變可通過經絡互相影響, 而通過疏通經絡氣血, 又可以達到治療臟腑病變的效果。 泡腳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
艾葉泡腳方:
取50克艾葉(一把即可), 放在鍋內加水, 水開後再熬10分鐘熄火, 倒入盆中, 等水自然冷卻到腳可以適應的溫度泡腳開始。 一直泡到全身微汗, 泡腳結束。 隨後按摩湧泉穴50-100下, 即可解衣寬頻休息了。
艾葉泡腳的好處:
1、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復發作的這些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
只要是發生上述疾病時, 就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或用純艾葉做成的清艾條取四分之一, 撕碎後放入泡腳桶裡, 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 等艾葉泡開後再對一些溫水泡腳, 泡到全身微微出汗, 不能大汗, 再多喝一些溫水, 一般連泡數次,
同時要多喝溫開水, 不吃寒涼的食物, 注意休息這些因虛火、寒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都會明顯好轉或消失了。
2、冬季驅寒:天天用熱水泡腳本來就有促進血液迴圈趕走體內濕寒的功效, 況且艾葉能通十二經絡, 調理陰陽。
經絡通暢的人, 氣血就會跟著暢通, 而氣血健康的人, 體內寒氣自然也就無處可待。 (對於艾葉的驅寒作用, 這裡建議大家可以採用艾條熏灸的方法, 效果會更加明顯。 )
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 每週一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 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 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 還可以在用艾葉水泡腳同時, 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去了寒又不瀉氣。
3、降火:只要沒有明顯上火時, 每天只用溫水泡腳,
4、治感冒:當受涼感冒、流清水鼻涕、咽喉疼痛、渾身酸疼或伴有發燒時, 都可以用艾葉水泡腳, 要泡到身體發汗, 還必須同時喝生薑紅糖水。
發熱時加蔥白, 有咳嗽時加幾瓣大蒜, 要連喝幾次, 喝到身體發熱了, 不再渾身酸疼流清水鼻涕了再大量的喝白開水, 將病毒及寒火及時排出, 並注意休息, 你的感冒會很快痊癒。
正確使用艾葉, 能有效地緩解和治癒身體的病症, 而過量的使用艾葉, 卻會使身體出現虧虛, 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 還會出現眼睛乾澀、人乏力, 以及情緒低落,
紅花艾草泡腳方
冬天用紅花艾葉泡腳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既溫暖全身, 還對睡眠有益。 紅花有活血化淤、促進血液迴圈的功效, 艾葉有抗菌、抗病毒、抗過敏和增強免疫等功能。 另外, 艾葉屬於涼性的草藥, 可以用來祛除腳氣和腳癬。
方法:50g紅花、50g艾葉放入紗布袋包好並捆緊, 放到鍋里加水, 先用大火煮開, 然後小火煮5至10分鐘, 取汁即可。 將藥汁兌在溫度在40℃或50℃的熱水裡, 然後泡上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一次熬制的藥汁可以泡2至3天, 用容器裝好, 不必天天更換。
泡腳要對症下藥
針對不同的病症可選用不同配方的中藥進行足浴, 泡腳是“靜坐著的運動”。 如果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在紅花艾葉水裡適當再加點中藥,對預防疾病、治療疾病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如患有高血壓的人,可以在泡腳水里加點具有降壓作用的夏枯草、鉤藤;患有風濕病、怕冷、怕涼、脾胃虛寒的人,適合用具有溫通作用的中草藥,如乾薑、桑枝;痛經的女性,或者腳幹、皮膚乾燥的人,用點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白芍、益母草、當歸、艾葉等。
同時,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多加些蘇木、澤蘭、伸筋草、黃芩、當歸等,都具有解乏、活血的功效。
泡半小時最合適
在泡腳時可以把中藥粉碎成末,藥物吸收會更加均勻。此外中藥泡腳最好用木制盆,金屬和塑膠盆容易損失藥液有效成分;時間以30分鐘為宜,過長時間易增加心臟負擔;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泡腳水不能過燙,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泡腳用藥不能亂添加。
如果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在紅花艾葉水裡適當再加點中藥,對預防疾病、治療疾病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如患有高血壓的人,可以在泡腳水里加點具有降壓作用的夏枯草、鉤藤;患有風濕病、怕冷、怕涼、脾胃虛寒的人,適合用具有溫通作用的中草藥,如乾薑、桑枝;痛經的女性,或者腳幹、皮膚乾燥的人,用點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白芍、益母草、當歸、艾葉等。
同時,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多加些蘇木、澤蘭、伸筋草、黃芩、當歸等,都具有解乏、活血的功效。
泡半小時最合適
在泡腳時可以把中藥粉碎成末,藥物吸收會更加均勻。此外中藥泡腳最好用木制盆,金屬和塑膠盆容易損失藥液有效成分;時間以30分鐘為宜,過長時間易增加心臟負擔;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泡腳水不能過燙,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泡腳用藥不能亂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