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養生要做到人與自然界的統一

(1)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一年四季的氣候各不相同。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這是一年四季中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 人體在四季氣候的規律性影響下, 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來適應。 如春夏陽氣升發在外, 氣血容易浮於體表, 故皮膚鬆馳, 腠理開泄, 人體就以出汗散熱來調節。 秋冬陽氣收斂內藏, 氣血閉於內, 故皮膚緻密, 出汗減少, 體內必須排出的水液就從小便排出。 在病理上人體也同樣受自然界氣候變化的影響。 當氣候變化過於劇烈, 超過了機體調節功能的一定限度, 或由於機體本身不夠健全, 不能與外在的變化相適應時,

就會產生疾病。 如春天多溫病, 夏天多熱病, 秋天多燥病, 冬天多傷寒。 臨床上某些疾病如痹症、哮喘之類, 也往往在氣候急劇變化之際, 或節氣交替時節, 病情復發或加劇。

(2)晝夜晨昏對人體的影響

《素問》說:"平旦人氣生, 日中而陽氣隆, 日西陽氣虛, 氣門乃閉。 "這說明了人體內陽氣的晝夜波動。 這與現代生理學研究所揭示的體溫日波動曲線吻合, 說明人體功能隨著晝夜的寒溫變化出現節律性的改變。 晝夜晨昏的變化, 同樣對疾病有一定的影響。 《靈樞》指出:"夫日病者, 多以旦慧, 晝安, 夕加, 夜甚。 "即一些疾病多在清晨、上午比較輕微, 從下午起逐漸加重, 特別是夜晚更甚。 這是由於晝夜陰陽之變化, 人體正氣也有消長的緣故。

(3)地區方域對人體的影響

因地區氣候的差異, 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 也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活動。 如江南多濕熱, 人體腠理多疏鬆;北方多燥寒, 人體腠理多緻密。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 一旦易地而處, 環境突然改變, 初期多感不太適應, 但經過一定時間, 也就逐漸地能夠適應。 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條件下, 在病理上也有不同的變化, 特別是某些地方性疾病, 更是與地理環境有密切關係。 如處於低窪潮濕之地的人, 多發關節疼痛或痿弱不能行走等病;居住高山上的人, 多出現癭病(大脖子病);湖區多見蟲臌病等。 許多地方病都與當地地理環境及生活習俗密切相關。

由於人與自然界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所以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也就成為中醫治療學上的重要原則。 因此, 在辨證論治過程中, 就必須注意和分析外在環境與內在整體的有機聯繫, 從而進行有效的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