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芒種時節慎防真菌 七大疾病不可忽視

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 也是夏季6個節氣的第3個。 芒, 指有芒的穀物, 如晚稻、黍、稷等;芒也指忙, 即從芒種開始要忙著種有芒的農作物, 所以叫芒種。 從芒種節氣開始, 天氣甚熱, 雨水較多, 濕度增大, 北方進入雷雨、陣雨天, 南方則已進入梅雨天, 要注意防濕。 那麼芒種時節如何防病養生呢?

要防心臟疾病

芒種節氣, 氣溫更高, 濕度更大, 心臟負荷逐漸加重, 有心臟病、冠心病的人要注意保養, 少熬夜, 避免工作過分緊張, 生活要有節奏, 可以吃一些保養心臟的藥食, 如麥冬5克、桂圓肉5克泡水飲, 氣虛乏力者可以加西洋參3克,

或桂圓蓮肉小棗小米冰糖粥, 或麥冬桂圓肉枸杞菊花茶。

易患口舌生瘡

中醫認為心與小腸相表裡, 芒種開始, 濕熱更重, 如濕熱內積, 心火重, 小腸積熱, 就會出現小便黃短, 舌紅苔黃, 大便秘結, 口舌生瘡, 就應該少吃辛熱之品, 如白酒、羊肉等。 多吃黃瓜、青菜、綠豆。

可用竹葉3克、麥冬5克、金銀花3克泡水飲。 兼見大便秘結的可加大黃2克。 如出現尿頻、尿痛的就應看醫生。

防婦科病

婦女易患白帶多而黃, 應少吃辛熱食物, 多吃一些清熱利濕之品, 如綠豆, 還應常吃健脾利濕之品, 如薏米、山藥、白扁豆、粳米粥。

防真菌

芒種過後, 午時天熱, 人易汗出, 衣衫要勤洗勤換。 濕天應經常更換內衣。

腹瀉

夏天氣溫高、濕度大, 食物易腐敗變質,

再加上不少人貪食直接從冰箱取出的冷飲、水果、飯菜等, 夏季成了急性腸胃炎發作的高峰期。

腹瀉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 嚴重者甚至會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休克。

腹瀉預防:預防夏季腹瀉, 關鍵是要防止“病從口入”——注意環境衛生、手的衛生, 最重要的就是飲食衛生。 水要燒開, 食物要熟透, 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一定要熱透, 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 外面買回來的涼菜, 隔夜後就不要吃了。

腹瀉治療:一旦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 應及時到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 患者應多喝水, 尤其要喝一些淡鹽水;人體一旦脫水, 很可能引發腎功能衰竭。

有人拉肚子就不吃飯, 以為這樣可以減輕腸道負擔。

實際上, 這是不科學的。 腹瀉時, 人急需補充營養, 可以吃一些稀、軟、易消化的食物, 注意避免食用帶油的食物。

中暑

一到高溫天氣, 最常見的病就是中暑。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 受陽光直接暴曬, 處於高溫、悶熱且通風條件差的室內, 在人群擁擠的悶熱環境中。

中暑症狀:頭暈、噁心、嘔吐、心慌、出汗、發熱、乏力、皮膚灼熱、腹瀉、胸悶、煩躁不安, 嚴重者會有昏厥、痙攣等症狀。

高危人群:高溫作業者、老人、兒童、孕產婦、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

中暑預防:一般人應注意出行躲避烈日, 別等渴了才喝水, 多吃水果蔬菜, 保持充足睡眠, 謹防情緒中暑。 戶外或工廠裡的高溫作業者、小飯店裡的廚師、在室外上體育課的學生等人群,

應做好防暑準備, 並隔一段時間到陰涼通風處休息。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平時體質弱的人以及頸椎有問題、腦供血不足的人, 應避免到易使人中暑的環境去。 產婦“坐月子”期間也應注意室內通風, 太熱時可開空調, 注意風不對著人吹即可。 嬰幼兒不宜捂得太嚴, 穿肚兜或一層薄衣, 睡覺時身上搭一層毛巾被即可。

防暑藥物:有中暑症狀, 可以吃人丹, 或在太陽穴處抹清涼油, 也可將風油精滴幾滴到水裡喝。 因中暑而上吐下瀉的人, 服用藿香正氣軟膠囊效果不錯。

中暑治療:中暑症狀如果不是很嚴重, 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同時補充水分, 小口慢飲, 以防加重心臟負擔;解開領口扣子、領帶、皮帶等, 保持身體周圍通風,

有條件者可用溫毛巾擦一擦手腳心、腋下、腿窩, 幫助身體散熱;在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後, 若症狀沒有減輕, 應及時就醫。 如發現他人中暑昏迷, 除進行上述救治外, 還應立即撥打120。 尤其是本身患有疾病的中暑者, 一定要儘快去醫院接受救治。

面癱

人在睡眠時, 全身的肌肉和毛孔都處於“放鬆”狀態。 如果夜間使用風扇和空調時, 讓風長時間直接沖著自己吹, 或者空調溫度過低, 可導致人體體表微循環受到寒冷刺激的干擾, 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發生痙攣, 進而引發面神經炎, 即面癱。 這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不受年齡限制。

面癱症狀:一般症狀為口歪眼斜, 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腮、努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面癱救治:面癱治療短則一周,長則半年,不光影響工作生活,嘴歪眼斜的外貌也讓人十分尷尬。如果出現這樣的症狀,要趕緊就醫,避免留下後遺症。

入伏啦,天更熱了。因此,要做好三伏天疾病防治,防好夏季疾病,健康度盛夏。

面癱救治:面癱治療短則一周,長則半年,不光影響工作生活,嘴歪眼斜的外貌也讓人十分尷尬。如果出現這樣的症狀,要趕緊就醫,避免留下後遺症。

入伏啦,天更熱了。因此,要做好三伏天疾病防治,防好夏季疾病,健康度盛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