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根據咳嗽的不同表徵, 將咳嗽分為5種類型:
風寒咳嗽:吐稀痰, 伴有頭痛、鼻塞、流清涕、怕冷及發燒, 可服用杏蘇散疏風散寒, 宣肺止咳。
風熱咳嗽:多有發熱、口幹、吐痰不爽、喉痛。 可用桑菊疏風清熱、化痰止咳。
燥火咳嗽:乾咳、少痰、唇及咽喉乾燥。 可用涼膈散或清燥救肺湯來清燥潤肺。
痰濕咳嗽:痰多粘稠, 喉中呼嚕作響, 可能出現胸悶, 呼吸急促等症狀。 可服用二陳湯治療, 作用是健脾燥濕, 化痰止咳。
體虛咳嗽:咳嗽時發時止, 面目蒼白、兩顴(眼睛之下的顏面骨)發紅、提氣不上或手足發燒, 有時痰中帶血或咯血。
偏方一:生梨1個, 幹荔枝10只, 川貝母3克, 冰糖少許。
制用法 梨去心切碎, 幹荔枝去殼帶核, 將上藥蒸熟後趁熱吃下, 每日1次, 3~5天即可治癒。
適應證 風寒咳嗽
偏方二:茶葉5克, 白蘿蔔100克。
制用法 將茶葉用開水沖泡取汁, 再將蘿蔔切片, 置鍋中煮爛, 加食鹽調味, 倒人茶汁即可食用。 每日2次。
適應證 氣管炎咳嗽及多痰。
偏方三:杏仁、桑葉、牛蒡子各9克, 桔梗、薄荷葉各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每日2次。
適應證 風熱咳嗽。
偏方四:桑葉25克, 杏仁、冰糖各15克。
制用法 用水2碗, 煎成1碗, 趁熱溫服, 出汗即愈。
適應證 風寒咳嗽。
偏方五:白蘿蔔、梨各1個, 生蜂蜜30克, 白胡椒7粒, 麻黃少許。
制用法 上藥放碗內, 蒸熟。 服之。
適應證 風寒咳嗽。
其他偏方:
1.生地黃、玄參、丹參各20克, 麥冬、桔梗各10克, 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牛膝、瓜蔞各12克, 甘草6克, 烏梅1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10天為1個療程。
2.桑葉、菊花、金銀花各15克, 枇杷葉、牛蒡子各12克, 黃芩、沙參各20克, 百部、桔梗各19克, 甘草5克。 水煎代茶頻頻飲服, 每日1劑。
3.荊芥、陳皮、天冬、款冬花、桔梗各10克, 僵蠶、紫蘇葉、薄荷、甘草、細辛各6克, 生薑3片。 將上藥研末混勻, 水泛為丸, 每次6克。 蜂蜜沖服。
4.黃精30克, 當歸15克, 五味子10克, 紫菀20克, 杏仁10克, 川貝母5克, 全蠍5克。 上述藥物用水煮10分鐘, 連煮2~3次後, 倒入保溫瓶, 當茶飲, 日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