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藥治療慢性結腸炎

中醫認識:認為結腸炎大多為濕熱壅結、脾腎陽虛、氣血兩虛、氣滯血瘀、飲食失調、勞累過度、精神因素而誘發。

中醫辨證論治:

1.濕熱型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槐角地榆丸或清腸飲加減。

槐角12克, 地榆12克, 生苡仁30克, 銀花12克, 木香6克, 川連6克, 苦參15克, 仙鶴草3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歸尾9克, 積殼9克, 敗醬草30克。

2.瘀毒型

治法:化瘀解毒。

方藥:隔下逐瘀湯或桃紅四物東加減。

當歸9克, 赤芍12克, 桃仁9克, 紅花9克, 木香6克, 川連6克, 紅藤15克, 白頭翁30克, 三棱12克, 莪術12克, 枳實12克, 八月劄30克。

3.脾虧腎虛

治法:健脾固腎, 消症化積。

方藥:參苓白術散合四神丸加減。

黨參15克, 炒白術12克, 雲苓15克, 生薏仁30克, 陳皮6克, 罌粟殼6克, 肉豆蔻9克, 淡吳萸6克, 野葡萄藤30克, 方兒茶12克, 五倍子12克, 北芪20克。

飲食:

1、銀花紅暮粥:紅薯, 大米, 金銀花, 生薑。 紅薯切成小塊或研成細粉, 加入金銀花(視臨床症狀輕重酌量)、生薑, 按常法煮飯、煮粥均可。 每日3餐均吃, 要堅持吃, 不少於3^4個月, 方可逐步收效。 紅薯含大量食物纖維, 可加強腸蠕動, 其所含的多量維生素E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 能促進潰瘍面的癒合, 而含有的大量胡蘿蔔素對上皮組織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在紅薯飯內加入金銀花無疑會增強抗菌、抗炎功能, 與生薑調胃和中的作用相結合。 腹脹、腹痛症狀均可減輕。

2、馬齒莧飯:馬齒莧, 大米。 馬齒莧洗淨切細, 和大米調和。 加水常法煮飯。

可早晚服食。 連服15日以上。 本方對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有效。 馬齒莧是常用的清熱解毒、痢止瀉的中草藥, 也可作食物用。 鄉間以馬齒莧加肉作餡, 包餃子、做包子等均可, 有防治胃腸炎、細菌性疾等作用。

3、山藥芡實扁豆糕:鮮山藥, 赤小豆, 芡實米。 白扁豆、雲茯苓各。 烏梅。 先將赤小豆製成豆沙, 加適量白糖待用;將雲茯苓、白扁豆、芡實米研成細粉。 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蒸熟去皮, 加入茯苓等蒸熟的藥粉, 拌勻成泥狀。 將藥泥在盤中薄薄鋪一層, 再將豆沙鋪一層, 如此鋪成六七層, 成千層糕狀, 上鍋再蒸。 待熟取出。 以烏梅、白糖熬成濃汁。 澆在蒸熟的糕上, 即可食用。 山藥益氣健脾治本, 芡實固澀。 白扁豆、雲茯苓助山藥, 烏梅配伍芡實收斂。

本方標本同治, 而更適宜於疾病緩解期食用, 能健脾止瀉, 但抗菌、消炎、解毒功能稍差。

4、蕎麥山楂石榴餅:養麥面, 鮮山楂, 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各10g, 白糖適量。 先將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加適量白糖。 用水1000mI煎煮。 30分鐘後濾渣留汁。 鮮山楂煮熟去核碾成泥狀待用;蕎麥面用藥汁和成麵團。 將山楂泥揉入麵團中。 做成小餅烤熟。 每日2次, 1次1塊即可。 以上配量是1劑量, 服完後可繼續再做。 養麥又名淨腸草, 有清利腸道汙物之效。

結腸炎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 主要有以下幾種:

牛奶 牛奶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和維生素, 是人們普遍喜愛的食品。

瓜果 主要指各種新鮮瓜果, 如西瓜、香瓜、黃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生梨等。
雖然瓜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無機鹽等營養素, 但對大多數慢性結腸炎患者來說, 也在禁忌之列。 因為瓜果大都性屬寒涼, 會損及脾陽, 又易滋生濕邪, 困阻脾胃的運化功能, 有的還有滑腸作用, 從而導致腹瀉頻作, 影響療效。 很多患者夏季吃西瓜往往會引起腹瀉, 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油膩食物 主要指葷油類食物, 如紅燒肉、排骨、肉餡包子, 餛飩及雞、鴨燉煮的濃湯等。 這些食物都含有動物類脂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