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白領養生>正文

合作:人生的主旋律

在學習、工作、生活、娛樂中, 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配合與合作。 一個醫術高明的外科醫生, 必須有幾個好助手和技術熟練的護士配合才能完成高難度的手術。 如果他缺乏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他不僅不會在事業上有所建樹, 連適應社會都會感到很困難。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喬治•赫華斯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 一個人事業的成敗在於人品的優劣。 他把“與同事真誠合作”列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 而把“不善與人合作”列為失敗的九大要素之首。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海洋裡生活著一種小紅魚,

它們很小很小, 往往成為大魚的食物。 後來來了一條小黑魚, 對小紅魚說, 你們數量這麼多, 可以組合成一條大魚的樣子, 我來做你們的眼睛。 果然, 它們嚇跑了最兇猛的大鯊魚。

一個講求團結合作的人, 必能承擔責任, 積極地融入集體, 寬以待人。 自然, 他就會擁有好人緣、好心情, 他必定成長得快, 成長得好, 成長得全面, 成長得堅實。 反之, 一個人總和他人比財富、看分數、爭名次, 勢必會形成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 產生冷漠孤獨的心理, 他得到的將是敵對的人際氛圍。 這樣的人將難以成功, 即便他僥倖成功了, 也是孤家寡人一個, 不足為榮。

在單位時, 我有一位好友。 我倆常常在空餘時間打打乒乓球, 互相較量一番。

當時, 我倆都年輕氣盛, 互不服氣。 後來, 我漸漸發現了他的幾個明顯缺陷, 找准他的弱點後, 勝他就變得易如反掌了。 但是我始終沒有向他指出他的問題所在。 這樣的做法固然常常讓他成為我的手下敗將, 但有一天我忽然發現, 由於我老與這位低水準的“陪練”較量, 我的水準長進甚微, 在與其他原來同等水準的同事較量時, 我已明顯處於下風了。

正是由於我抱著只勝不輸的心態打球, 結果我卻收穫甚微。 如果我及時指出他的問題所在, 他將會有所改進, 我們的技術都會有所提高。 可見, 競爭是相對的, 合作是永恆的。 合作是競爭的基礎, 善於合作才能提高競爭力。

不善合作者由於沒有在一個更大的空間看得失, 所以他們總是在合作之前,

過於患得患失;在合作中, 他們過於計較得失;在合作之後, 他們又覺得得不償失了。 所有這樣的人, 就變成了不想合作、不好合作、不能合作的人。

人與人之間能建立合作關係, 離不開相互欣賞。 欣賞別人是一種尊重, 被人欣賞是一種快樂。 因為有了相互欣賞, 合作關係才變得和諧融洽;因為欣賞是對對方的承認、肯定和鼓勵, 必然會使對方產生滿足感, 更易激起人們的自尊心和成功欲。

欣賞別人和悅納自己是高度統一的。 一方面, 真正欣賞別人的人必然是一個善於學習、與人為善的人。 欣賞他人, 帶給他和諧的人際、愉悅的心情, 自然, 他對自己的人生態度也是欣賞的。 另一方面, 對自己肯定的人, 必是以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

他善於發現、發掘、發展自己的優點, 他同樣也善於寬容、抑制改造自己的缺點。 他對自我的肯定是建立在穩定內在的自我評價標準上的, 就無須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肯定自己, 他的心態必然積極樂觀, 也更容易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別人;當他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時, 也容易把這一習慣遷移到看待他人身上。

與人合作還需要對他人積極付出。 人的精神和物質生活, 都有賴於與他人互惠互利。 你付出了愛, 別人會感激你, 反之亦如此。 助人從來都是利人也利己的。 更重要的是, 在助人的過程中, 我們可以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合作帶來的愉快感覺, 以及幫助別人之後心理上的滿足感、成就感,

更容易產生願意與人和平相處的美好情感。 打個比方, 為他人積極付出, 就如同物理上的“做功”, 是做積極情感之功, 在增積極情感之勢。

其實, 能否積極付出的背後, 是有沒有愛。 學會愛、學會愛的付出,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 都是無可替代的、急需獲得的能力。 會合作的人, 才能產生積極的愛的情感, 才可能擁有美好的婚姻(夫妻之間的雙贏合作), 好的家庭教育(與孩子之間的信任合作), 美滿的人生(與人的友好合作)。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