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白領養生>正文

如何讓溝通更有效

提到美國的種族問題, 我們腦海裡自然就會浮現出幾百年來黑人和白人之間爭鬥的場面。 談到巴以衝突, 眼前又會浮現出一幕幕恐怖襲擊, 人體炸彈, 民不聊生的畫面。 不同民族之間仇深似海, 人們不得不開始思考, 黑人何時可以真正獲得平等的地位?巴以衝突何時可以化解?不同的群體之間能否實現和平友好的對話?世界何時可以回歸平靜?
幸運的是, 2008年第二期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上的一篇文章, 讓人們看到一絲希望。
人們普遍認為, 不同群體之間交流的結果是消極的, 不被人看好的, 卻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實驗去證實。

人們為什麼這樣認為?這個看法是否正確?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DanielT。 Gilbert招募了38名被試進行一個實驗, 告訴被試需要參加一個為期5天的群體間交流, 而他們需要每天寫一篇關於這個交流的日記, 記錄自己的感受和行為。 他們被隨機分為兩組。 其中一組是在實際交流前寫日記, 即他們記錄的是自己想像中的感受和行為, 另外一組在交流後寫日記, 即記錄自己實際的感受和行為。 兩組被試的日記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群體之間實際交流並不如他們想像中那麼消極, 即實際交流的結果遠遠好於他們之前臆想的結果。
該研究進一步發現, 人們之所以將群體之間的交流想像得那麼消極,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關注于不同群體成員之間的差異。
由於存在這些差異, 他們認為自己不可能和另一個群體的成員積極地溝通和交流。 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 研究者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系列研究, 發現當白人將焦點聚集在“他們和黑人是相似的”這一點上時, 他們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有效。
這個研究讓人備受鼓舞。 科學實驗試圖解釋種族之間的鴻溝不是不可逾越的。 溝通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艱難, 只要關注群體之間所共同的東西, 以此為基礎, 溝通就可以變得積極有效。 其實, 生活在同樣一個星球, 作為同一個物種, 不同種族的人們早已具備不可爭議的共同點。 悲哀的是, 往往人們被彼此的差異蒙蔽了眼睛。
“求同存異”是多麼智慧的口號。 在這一點上, 心理學家已經提供了可行的科學證據, 還需要全人類來共同努力實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