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臨, 氣溫升高, 空氣濕度加大, 是細菌、野菜和野蘑菇生長繁殖的良好時機, 食品安全風險隨之增加, 因此, 預防食物中毒成為食品安全的警示話題。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 但很多食物中毒患者不能及時發現中毒症狀, 往往在送到醫院的時候, 症狀已經非常嚴重, 對於治療和恢復會有一定影響。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
生熟交叉污染;食品貯存不當, 導致腐敗變質;從業人員帶菌污染食品;經長時間貯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徹底加熱;進食未經加熱處理的生食品;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質,
發生食物中毒後的三大紀律:
紀律一:認清食物中毒的早期症狀
食物中毒後的早期症狀往往是腹部不適, 中毒者可能首先會感覺到腹脹, 一些患者還會有腹痛, 個別的還會發生急性腹瀉。 與腹部不適同時伴發的還有噁心, 隨後會發生嘔吐的情況。
食物中毒既有個人中毒, 也有群體中毒。
紀律二:停止食用可疑食物, 及時撥打120
一旦有人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 首先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 同時, 立即撥打120呼救。
紀律三:在專業醫生到來之前, 可以採取以下自救措施
副標題#e#
夏日來臨, 氣溫升高, 空氣濕度加大, 是細菌、野菜和野蘑菇生長繁殖的良好時機, 食品安全風險隨之增加, 因此, 預防食物中毒成為食品安全的警示話題。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 但很多食物中毒患者不能及時發現中毒症狀, 往往在送到醫院的時候, 症狀已經非常嚴重, 對於治療和恢復會有一定影響。
催吐:對中毒不久而無明顯嘔吐者,
導瀉: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時間較長(超過兩小時), 而且精神較好, 可採用服用瀉藥的方式, 促使有毒食物排出體外。 用大黃、番瀉葉煎服或用開水沖服, 都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保留食物樣本:由於確定中毒物質對治療來說至關重要, 因此, 在發生食物中毒後, 要保留導致中毒的食物樣本, 以提供給醫院進行檢測。 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
特別提示:這種緊急處理只是為治療急性食物中毒爭取時間, 在緊急處理後, 患者應該馬上進入醫院進行治療。
預防食物中毒的八項注意:
第一, 採購食品時, 要到有一定規模、信譽好、食品品質把關較嚴的商場或超市選購, 不要在馬路攤販或無證攤點處購買食品, 確保食品原料的衛生安全。
第二, 在選購食品時, 要看清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 不購買無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的“三無”食品及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第三, 外出旅遊時, 不要在無證攤販處或流動攤點購買食品;不要隨便採食不認識的野果、蘑菇及野菜等。
第四, 外出聚餐時,
第五, 不要生食肉類、海(水)產品等食品, 選購魚類、肉類等食品時, 尤其要注意新鮮度。 烹調時, 魚類、肉類應充分加熱, 採用油炸和加醋(或紅果)燒煮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魚類當中的不良產物-組胺。
第六, 製作食品時, 要做到生熟食品分開加工, 生熟用具分開使用。
第七, 不食用感官性狀異常的食物;不食用發芽土豆和黴變紅薯等變質食品;不食用鮮黃花菜;扁豆要燒熟煮透。
第八, 購買食品及外出就餐後, 要索取並保留好相關票據, 一旦發現食品衛生問題或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 要及時撥打12320進行舉報投訴。
在外就餐注意索要票據
很多人在餐館就餐沒有索要就餐票據的習慣, 如果發生食物中毒拿不出就餐憑證,很難維護個人權益。時過境遷,即使舉報投訴,執法人員也很難取得直接相關的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因此,為了保護個人權益,外出就餐,要養成索要票據的習慣。
如果發生食物中毒拿不出就餐憑證,很難維護個人權益。時過境遷,即使舉報投訴,執法人員也很難取得直接相關的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因此,為了保護個人權益,外出就餐,要養成索要票據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