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中醫辨證檢查偏頭痛

中醫主要通過辨證檢查偏頭痛, 包括以下10種類型。

風寒夾瘀證 風與寒最易兼夾, 風寒乘虛入侵, 傷及陽絡, 寒主收引, 其性凝滯, 導致血脈瘀阻。 因其疼痛多位於頭兩側部位, 為少陽經脈所過, 故為少陽頭痛。 其病情纏綿, 經久不愈。 久病人絡, 加之清空之府, 位居于上, 易受風寒侵襲。

風熱證 口幹欲飲, 舌質偏紅、苔薄黃, 脈弦或弦數或浮數等為典型的風熱證表現, 風熱之邪易上行侵襲清竅耳目, 故出現頭痛, 呈脹痛、跳痛或刺痛, 畏光等表現。

氣滯血瘀證 賊風乘虛而入, 以致氣滯血瘀, 氣血不能上行榮於腦, 腦失所養而發為本病。

頭痛如針刺, 舌質暗或有瘀斑, 脈弦細或弦澀為典型的氣滯血瘀表現。

痰瘀阻竅證 這類患者素有痰積, 又與瘀血相結而阻於腦絡引發偏頭痛。 苔白或稍膩, 脈弦或澀或弦滑為痰積之象, 舌質淡暗或紫暗或有瘀斑為瘀血之象。

瘀血阻絡證 單純由瘀血之邪阻於腦絡而引起的偏頭痛, 頭痛以刺痛為主, 同時伴有舌質暗或有瘀斑、瘀點, 脈弦細或弦澀等瘀血表現。

肝氣鬱結證 由於精神刺激而致肝氣鬱結, 氣機失調, 氣血逆亂, 上擾清竅所致偏頭痛。 發病前多有情緒波動, 頭痛多伴有眩暈;舌質偏紅、苔薄, 脈弦或弦細則為肝氣鬱結的表現。

肝陽上亢證 由於肝陰素虛, 不能制約肝陽而致肝陽亢逆於上, 擾於清竅,

發為偏頭痛。 此證多由情志因素引發, 失眠健忘、心煩易怒、情緒急躁是肝陽上亢的典型表現。

肝風痰瘀證 由肝風上擾、風痰相兼、痰瘀互阻引起。 因此頭痛性質為波動性痛、脹痛、空痛或刺痛。 伴噁心嘔吐, 視物不清, 畏光眼脹, 失眠心煩是肝陽上亢的典型表現;失眠心煩, 舌暗、苔白。

肝經風熱證 多因精神抑鬱或性情急躁, 致使肝失條達, 氣機不暢, 久則鬱而化火, 循經上擾清竅, 發為偏頭痛。 面紅目赤, 口幹口苦, 煩躁易怒、心悸, 失眠、多夢、健忘, 舌質偏紅, 脈弦或弦澀是肝鬱化火的典型表現。

氣血兩虛證 氣血虧虛導致清竅失養, 屬不榮則痛。 氣虛無力行血而致血脈瘀阻瘀腦絡, 而致血瘀頭痛。 其中每因勞累而發作頻繁, 氣短、少氣、懶言,

苔薄白, 脈弦細為典型的氣血虧虛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