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感覺-直流電刺激:用高頻間斷電流刺激神經幹或用持續電流直接刺激肌肉。
面神經損傷後第2、3天,
神經對兩種電流刺激反應均有暫時增高性;隨後迅速減弱,
第3、4天后可完全消失,
有時兩周後才完全消失。
如肌肉對感應電流反應消失,
而對直流電刺激反應增加表示神經有退變產生,
只要感應電反應存在,
多表示神經損傷不重;如直流電反應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
則表示面肌發生萎縮,
即無手術指征。
因電刺激不能定量測試,
而且,
誤差很大,
現很少應用。
但在醫療條件較差情況下,
利用理療儀或針麻儀中的電極進行測試,
仍不失為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⑵神經興奮性試驗(NET):用面神經刺激儀每秒一次方波1ms刺激莖乳孔以下面神經主幹,
測得兩側面神經最小的刺激閾,
進行對比。
如兩側相差2~3.5mA時,
即示神經有變性,
為手術指征。
此實驗對不完全性面癱和三天內的完全性面癱無實用價值。
為避免出現假陰性,
可採用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刺激強度,
即最大刺激試驗,
能使整個殘留的神經纖維都興奮,
並和健側對比。
這是一種定量的測驗,
能正確地反應出神經變性的程度。
一般面癱後十天,
電反應陽性者88%可以完全恢復,
十天內反應減弱者73%可完全恢復,
如十天內無反應者則不能恢復。
故應每日測試,
一旦發現反應減弱即應進行手術,
如完全無反應時,
即失去手術指征。
但此試驗常有假陽性現象,
可靠性僅為80%。
⑶神經電圖(ENoG):用雙極電刺激莖乳孔處面神經支,
和最大刺激試驗相似,
記錄其誘發總合電位以比較兩側差別,
即為神經變性的百分率,
這是目前最好的客觀定量測試。
若在兩周內,
變性達到90%以上時,
即視為不完全恢復的臨界數值,
是手術指征的參數。
因該試驗不能鑒別損害的程度是軸索崩解還是神經崩解,
只能用以評估神經有無恢復的可能。
⑷肌電圖:用針電極插入面肌內記錄其動作電位,
如神經切斷後,
肌肉失去收縮能力,
動作電位即告消失,
軸索完全阻斷後12天,
電流活動全部消失,
即出現自發的持續纖維顫動電位,
表示神經已退行性變;如纖顫和運動單位電位均消失時,
則表示肌肉全部纖維化,
已無手術適應症。
因肌電圖在面癱後14天內記錄不出去神經電位,
但對晚期就診患者卻能在臨床表現面肌活動之前,
查到神經再支配現象的多相再生電位,
說明神經在恢復,
可以繼續觀察。
⑸傳導速度試驗(Conductive Velocity test):其正常潛伏期平均值是2~5ms。
如神經病變為傳導阻滯,
則潛伏期仍在正常範圍之內(〈4ms)若為部分神經變性,
則潛伏期明顯延長,
但神經興奮性並不消失;若神經已全部變性,
則示波器所示的肌肉反應將於2~3 d開始減弱,
5~6d全部消失(Gibb,
1772)。
測驗時必須兩側對比。
在判斷早期面癱的預後中,
神經興奮性測驗比強度時間曲線或傳導速度試驗等較有價值(Sh ambaugh及Olemis,
1973)。
鑒於有些興奮性明顯減退的病例也可獲得完全恢復,
判斷癱瘓的預後不可全靠這些測驗,
應同時根據起病的快慢,
病程長短,
肌肉有無張力,
癱瘓的程度情況來決定。
起病緩,
病程短,
肌肉張力保持(即靜止時兩側面部對稱)和非完全性癱瘓者,
預後一般良好。
⑹其他:Mizukosni等根據瞬目時眼球伴隨運動,
利用眼震電圖儀記錄瞬目時眼球的垂直運動,
經電腦處理,
算出眼球運動的幅度或速度,
進而求出瞬目指數(為A-B/A+B×100%,
A、B為兩眼垂直運動的速度或振幅)。
瞬目反射檢查對預後的評估比ENoG和NET更有價值。
肌電圖應和神經興奮試驗、神經電圖等配合使用。
如興奮試驗和神經電圖顯示神經有嚴重損傷,
但肌電圖卻查出有自主活動的動作電位,
說明神經可以恢復,
預後良好;又如神經損傷後肌電圖無反應,
但其感應電和直流電反應良好,
亦說明損傷不重不需要手術。
可見,
電檢查中各有其優缺點和局限性,
必須進行多次反復檢查,
全面綜合分析方能診斷出損傷的部位和性質。
近年來,
已將神經電圖用於術中監護,
可直接刺激暴露的神經幹,
在損害的部位上方刺激則面肌無反應電位,
借此能客觀地測試出損害的確切節段。
通過上述定位定性檢查後,
基本上可確定損害的部位和程度,
能提示手術的最佳時限。
一般神經退變達90%以上即有手術指征,
早在傷後6天內,
晚在傷後兩個月。
常用的面神經減壓術旨在開放壓迫的神經骨管,
切開鞘膜,
減輕神經水腫,
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使變性的軸索能儘早恢復,
使未變性的神經不再退變。因此,手術應根據病變的範圍,有針對性地進行減壓、吻合和神經移植。近年來,對耳帶狀皰疹和貝爾氏面癱的全程減壓術尚有爭議,理想的是,能在術中用神經電圖由垂直段到內聽道底測試真正的損害部位,進行卓有成效的手術治療。
使未變性的神經不再退變。因此,手術應根據病變的範圍,有針對性地進行減壓、吻合和神經移植。近年來,對耳帶狀皰疹和貝爾氏面癱的全程減壓術尚有爭議,理想的是,能在術中用神經電圖由垂直段到內聽道底測試真正的損害部位,進行卓有成效的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