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固然寒冷, 但人們穿衣多、住房暖、活動少、飲食所含熱量偏高, 體內容易積熱, 故冬季也會“上火”。 適當進補對人體健康有益, 但藥補不如食補, 因此養生藥膳是冬季養生不可替代之品。 下面向大家推薦5款適合冬季進補祛火的藥膳湯, 可去五臟之火, 強健身體。
1、祛心火:蓮子湯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方:蓮子30克(不去蓮心), 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 加冰糖適量, 水煎, 吃蓮子喝湯。
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 中醫提醒需要控制情緒,
2、祛肺火:豬肝湯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方:豬肝一個, 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 共煮至肝熟, 吃肝喝湯。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 不妨適當吃一點屬性偏涼的食物, 同時多飲水, 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除肺火, 也可用呼吸咳嗽洗肺法, 通過深呼吸和主動咳嗽, 幫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 增強免疫力。 如肺熱鬱閉, 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湯,
3、祛胃火:綠豆粥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
食療方:石膏粉30克, 粳米、綠豆各適量, 先用水煎煮石膏, 然後過濾去渣, 取其清液, 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中醫認為, 胃火調節應當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 要飲食節制, 太過熱氣的東西少吃, 甜膩的食物少吃, 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 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 並且適當注意口腔衛生。 藥療方面, 可用川蓮、燈芯花、蓮子芯、麥冬等瀉胃火。
4、祛腎火:豬腰湯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方:豬腰兩隻, 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 共放入沙鍋內煮至豬腰子熟, 吃豬腰子喝湯。
中醫理論認為, 腎對應五行中的水, 是水髒, 對應的季節是冬季。 而冬季是水運, 水在天為寒, 在髒為腎, 寒與腎相應, 最容易消耗腎的陽氣。 冬季腎火正旺盛, 應該以調養腎氣為主。 柚子清熱去火, 煮綠豆湯喝。
5、祛肝火:川貝雪梨湯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幹、口苦口臭、兩脅脹痛。
食療方: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 梨兩個, 削皮切塊, 加冰糖適量, 清水適量燉服。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 所以調整情志、穩定情緒非常重要。 要預防肝火旺, 除了睡眠足夠、心情放鬆, 一些簡單的藥材或食物也有助於清火, 比如藥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