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迷惑, 不知道黃芪的葉子到底有沒有什麼用處, 很多人吃了黃芪之後就會將黃芪的葉子扔掉, 但是一想到, 黃芪的功效都是如此的多, 而黃芪的葉子肯定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功效吧, 但是由於不知道黃芪的葉子到底可以用來幹什麼, 用來補什麼, 有什麼用處, 所以說人們都會無情的將黃芪的葉子讓掉, 那麼黃芪的葉子到底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1、黃芪葉性微溫, 味甘, 有補氣固表、止汗脫毒、生肌、利尿、退腫之功效。 用於治療氣虛乏力, 中氣下陷, 久瀉脫肛, 便血崩漏, 表虛自汗, 癰疽難潰, 久潰不斂,
黃芪葉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藥, 但人參偏重於大補元氣, 回陽救逆, 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 效果較好。 而黃芪葉則以補虛為主, 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 黃芪葉具而補而不膩的特點, 若與人參, 黨參等補藥配伍則效果更好。 黃芪葉可單味使用, 也可與其它藥物配伍應用, 與芍藥、甘草、桂枝、良薑、飴糖等藥配伍可以治療脾胃虛寒、慢性腸炎、胃炎、腹瀉等症;與升麻、甘草、當歸、人參、柴胡等藥物配伍可治療內臟下垂、脫肛、子宮下垂等症;與茯苓、菟絲子、白術、當歸等配伍是治療婦科良藥;與防風、麻黃根、浮小麥配伍是治療年老體弱者所患表虛感冒的良藥。
又因黃芪葉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 在治療疔瘡及慢性闌尾炎等疾病時也常常選用黃芪葉治療。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黃芪葉內含而多種抗菌有效成分, 而且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因此還能用於預防某些傳染病的發生。 無論從中醫治療, 還是現代醫學觀察, 黃芪葉均是一味好藥。 所以, 民間自古就有“冬令取黃芪葉配成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慣。
2、黃芪葉是豆科植物, 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藥。 它的主要藥理作用是“益氣固表”, 可以“利水”, 也可以“托毒生肌”。 什麼是“益氣”呢?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
大家知道了黃芪葉子到底有什麼功效之後, 那麼大家在利用的時候還會將黃芪的葉子給扔掉嗎?黃芪用完了之後所剩下的葉子用處可大了, 這個黃芪葉子還可以用來一起泡茶, 泡酒, 曬乾之後當成茶葉來泡水喝的話, 對身體來說有滋補的效果, 還有更多養生的效果, 大家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