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疼痛性質和規律發生改變胃潰瘍的疼痛多表現為上腹部隱痛, 呈燒灼樣或鈍痛, 且疼痛的發作與進食有關, 一般在飯後1~2小時內出現, 以後逐漸減輕。 如果疼痛失去了上述規律性, 變為不定時發作, 或成為持續性隱痛, 或疼痛性質與以往相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則應警惕為癌變的先兆。
2.用抗潰瘍藥物無效雖說胃潰瘍易反復發作, 但平時服用抗潰瘍藥物後, 症狀一般能夠緩解。 如果按常規服用抗潰瘍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 效果變得不明顯, 甚至無效, 就應該懷疑是癌變的先兆。
3.進行性消瘦病人在短期內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發熱及進行性的消瘦, 則癌變的可能性極大。
4.出現嘔血和黑便病人近期內經常發生嘔血或出現柏油樣大便, 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 並且發生嚴重貧血, 這些現象均表明, 胃潰瘍可能正在惡變為癌症。
5.腹部出現包塊胃潰瘍患者一般不會形成腹部包塊, 但是如果發生癌變, 潰瘍就會變大、變硬, 晚期患者可以在左上腹部觸摸到包塊。 包塊質地較硬, 呈結節狀, 不光滑, 壓之疼痛。
如何防止胃潰瘍癌變?
1.患者家庭中最好採用分餐制:與家人共用碗筷進餐的人胃潰瘍感染率和發病率較高。 這是因為當人們共用碗筷進餐時, 唾液裡的幽門螺旋菌可通過飯碗、筷子等餐具互相交叉傳染、傳播。
2.胃潰瘍患者需要堅持治療:許多胃潰瘍患者不重視自身疾病, 不加以治療或者胡亂停藥、換藥, 經常食用解熱鎮痛類藥物以及吸煙等, 這些行為極易導致胃潰瘍反復發作。 專家指出, 胃潰瘍的治療一個療程需服藥4-6周, 疼痛得到緩解以後仍需鞏固1-3個月, 乃至更長時間。 患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長期服藥, 勿自行停藥、換藥。
3.胃潰瘍患者應注意飲食保健:患者還應做好自我保健, 規律進食;注意飲食衛生;進食定時定量, 細嚼慢嚥, 饑飽適度;忌生、冷、過辣、過燙或濃茶、咖啡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醃制、煙熏、油炸和烘烤的食物,
4.患者應注意休息:胃潰瘍患者不可過度疲勞, 過度的勞累不僅影響食物的消化, 更不利於潰瘍的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