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學
眶底骨折薄弱, 主要由上頜骨眶突即上頜竇上壁構成, 外側為顫骨眶突。 眶底呈一向後上延伸的傾斜平面, 其後部為薄弱區, 有眶下管及眶下裂通過。 該區和篩骨紙板相連, 構成眶底的內下壁, 其薄如紙。 當面中部受外力撞擊發生骨折時, 眶底衝擊, 使眶內壓劇增, 可造成眶底骨折(fracture of orbital floor), 這種骨折又稱暴裂骨折(blowout fracture), 由於眶底下方為上頜竇, 眶底骨折常使眶內容疝入上凳竇內。
臨床表現
1.眶周瘀血、腫脹 可用眶周皮下及結膜下出血。 如眶內出血多, 可使眼球突出。 眶下緣處常可觸及臺階, 有壓痛。
2.眼球陷沒 是眶底骨折的重要體征。
3.複視 暴裂骨折時, 眶內窩包括眼下直肌、下斜肌和眶壁肌膜均向下移位, 使眼外肌出現垂直方向運動受限而產生複視。 如動眼神經受損傷, 也可引起複視。
4.眶下區麻木 眶底骨折的骨折片常傷及或壓迫眶下神經, 引起該神經支配區麻木。
診斷鑒別
1.病史 具有比眼眶大的鈍器撞擊眼部或引起面中部多發骨折的外傷史者, 應注意有無眶底骨折。
2.面中部骨折傷患合併眼球陷沒及複視者。
3.下直肌牽拉試驗陽性 有地卡因麻醉結膜後, 用眼科有齒鑷,
4.X線攝片檢查 可選攝華氏位或斷層片, 觀察眶腔、眶底及上頜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