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重治療輕預防
“嬰兒眼睛的發育, 好比搓湯圓, 越搓才越圓。 ”褚教授說, 保護孩子的視力, 孕婦要注意多運動, 以促進胎兒運動、促進眼球發育。
從孩子出生到3歲, 視軸從16毫米長到19.5毫米, 而從3歲到18歲的15年裡, 視軸從19.5毫米只長到23毫米。 因此, 3歲之前是孩子眼睛發育的關鍵期, 這期間如果能及時發現和醫治孩子的眼睛, 和3歲之後再治療, 效果會有天壤之別。
誤區二:放鬆就能治療
傳統觀點認為, 近視眼是由眼的調節功能太強引起的, 只要放鬆調節, 就能治療近視眼。 褚仁遠教授指出, 僅有5%的近視眼是由眼的調節功能太強引起的,
“只要到醫院用儀器檢查一下, 就可區分近視原因是眼的調節能力太強還是調節能力遲緩造成的, 這樣就可以對症治療。 ”
誤區三:不達1.2就是近視
“有的孩子被查出裸眼視力0.6或者0.8, 家長就急著給孩子配鏡或是治療, 其實這不是近視。 ”褚仁遠教授介紹, 作為身體的一部分, 眼睛也隨著年齡增長而發育。
褚教授解釋, 正常情況下, 3歲兒童有200度的遠視, 而裸眼視力僅為0.6;8歲兒童有125至150度的遠視, 裸眼視力為0.8;12歲兒童有75度的遠視, 裸眼視力為1.0至1.2;到18歲, 視力才會達到1.5。
褚教授說, 如果孩子還未發育成熟就配眼鏡, 反而會導致孩子患上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