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shǐ出來?便秘是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之一。 日常生活種, 人們對“拉粑粑”總是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便秘了吃瀉藥就行了”成了大多數人解決便秘的方法。 事實上, 便秘的後面可能是更可怕的疾病, 有些醫生稱便秘是“百病之源”。 快讓下麵的便秘全攻略來“解救”你吧!
很多人認為排便次數少(一周內大便次數少於2~3次, 或超過2~3天大便1次)就是便秘。 實際上, 診斷便秘的標準還包括排便的費力感、幹球狀的不淨感、肛門直腸的堵塞感、需要手法輔助、每週排便的次數等。
真正被臨床使用較多且可靠的診斷標準是“有幹球糞或硬糞”。
有的人雖然每天排便, 但糞便幹硬且排便特別困難, 痛苦得跟生孩子似的, 這也是便秘。
便秘可能讓人“提前衰老”
如果你以為便秘只是引起腹脹、腹痛等症狀, 那你就太小看它了。
便秘後, 腸道內的毒素被大量吸收, 可能干擾大腦功能, 引起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等表現。
便秘還可能讓人“變醜”。
長期便秘會讓體內的毒素累積, 出現膚色暗沉、頭髮乾枯、長斑等症狀。
有些人一到乾燥的春秋和冬季就便秘, 平時面色不好, 還影響工作和學習。
經常便秘會傷害前列腺
男性朋友經常便秘, 容易傷害前列腺。 前列腺離直腸很近,
便秘的人多喜歡用力排便, 容易引起危險。
用力排便導致腹壓升高, 很容易引發痔瘡、疝氣等問題;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排便用力過猛, 還可能誘發腦卒中、心肌梗塞等嚴重後果。
飲食過於精細、喝水量少、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都可能引起便秘。
臨床上, 很多人的慢性便秘就是用錯藥給鬧的。
有資料顯示, 遇到排便困難時, 52%的人表示會自己去藥店買藥。 其中, 買的較多的除了各種潤腸茶, 還有各種導瀉藥。
反復使用含大黃、蘆薈等成分的瀉藥、潤腸茶, 會擾亂支配腸蠕動的神經, 令腸道蠕動減緩, 反而加重便秘;其中的某些成分還會沉積在腸黏膜,
有資料顯示, 黑變病與結腸息肉和腫瘤有關。
開塞露、液體石蠟等潤滑性導瀉藥物具有濕潤、軟化大便的功效, 用於術後及長期臥床的患者。
但直腸被開塞露頻繁刺激, 敏感性會降低, 導致排便更困難, 可能加重便秘。
如果便秘時服乳果糖口服液、果導片等藥物2~3天后, 便秘沒有明顯改善, 不建議再用,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開塞露通便, 建議在其他方式無效時再考慮使用。
平時預防和緩解便秘, 應從調整生活方式做起。
以下幾點最有效:
多吃新鮮蔬果, 少吃甜食
飲食上要增加膳食纖維和水的攝入量, 適當多吃新鮮果蔬, 每日至少飲水1.5~2升, 少吃甜食, 忌辛辣及煙酒。
定時排便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建議在晨起或餐後2個小時內嘗試排便, 即使沒有便意, 也要蹲10~15分鐘, 久而久之, 能調動腸道的規律運動, 科學排便。
吃對主食
很多便秘的人不敢多吃東西, 其實吃得越少, 糞便也越少, 大腸內壓力越小, 便秘越嚴重, 所以便秘時反而應適當多吃飯。
主食(尤其是玉米、小米、燕麥片等粗雜糧)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 能增大大腸內糞團的體積, 刺激大腸蠕動。 腹瀉時粗雜糧最好能占到主食的一半。
多喝優酪乳
優酪乳(乳酸菌飲料也可以)含有活的乳酸菌, 它們是大腸內正常的有益菌群的主力, 補充乳酸菌可以改善糞團的性狀, 促進糞便排出。
刮手指
容易便秘的人平時還可以用刮痧的方法刮拭食指、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