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已經悄然走近人們生活, 無論是在醫院治療還是在家庭保健。 但是許多人對於拔罐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其實, 拔罐後留下的印記是一種語言, 傳達人體的疾病所在。
如果罐印紫黑而黯, 一般表示體有血瘀, 如行經不暢、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等, 當然, 如患處受寒較重, 也會出現紫黑而黯的印跡。 如印跡數日不退, 則常表示病程已久, 需要多治療一段時間。 如走罐出現大面積黑紫印跡時, 則提示風寒所犯面積甚大, 應對症處理以驅寒除邪。
罐印發紫伴有斑塊, 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罐印呈散紫點, 深淺不一, 一般提示為氣滯血瘀之證。
淡紫發青伴有斑塊, 一般以虛症為主, 兼有血瘀, 如在腎俞穴處呈現, 則提示腎虛, 如在脾俞部位則系氣虛血瘀。 此點常伴有壓痛。
罐印鮮紅而豔, 一般提示陰虛、氣陰兩虛。 陰虛火旺也可出現此印跡。
罐印呈鮮紅散點, 通常在大面積走罐後出現, 並不高出皮膚。 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 則預示該穴所在臟腑存在病邪。 (臨床中有以走罐尋找此類紅點, 用針刺以治療疾患的。 )
罐印灰白, 觸之不溫, 多為虛寒和濕邪。
罐印表面有紋絡且微癢, 表示風邪和濕症。
罐體內有水氣, 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罐印出現水泡, 說明體內濕氣重, 如果水泡內有血水, 是熱濕毒的反映。
拔罐區出現水泡,
出現深紅、紫黑或丹痧, 或觸之微痛兼見身體發熱者, 提示患熱毒證, 身體不發熱者, 提示患淤證。
皮色不變, 觸之不溫者, 提示患虛證。
吸拔後沒有罐跡或雖有但啟罐後立即消失, 恢復常色者, 則多提示病邪尚輕。 當然, 如取穴不準時也會拔無罐跡。 也不能以一次為准, 應該多拔幾次確認是否有症症。
拔罐後的注意事項
1、拔火罐後洗澡容易著涼
拔火罐後不宜洗澡, 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 一個也不少”。 確實, 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 洗完再拔, 拔完再洗, 想想都舒服。 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 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 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拔火罐後, 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
2、長時間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
不少人說火罐這一拔最少要半小時, 有的人認為拔出水皰來才能體現拔火罐的效果, 尤其是一些老人持這樣觀點的比較多。
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 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鐘為宜。 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 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 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 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3、各季節拔火罐要注意
春天 天氣轉暖, 氣溫開始回升。 但北方突然來襲的春寒, 還是會讓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由風寒引起的感冒, 用火罐將寒氣拔出可有效緩解症狀。 治療時要注意罐口的潤滑。 北方天氣乾燥, 尤其是春天, 又冷又幹。 這種環境下人的皮膚缺少水分, 拔火罐時容易造成皮膚破裂。
夏天 氣溫較高, 加上雨水多, 人很容易有皮膚病如痱子。 這時拔火罐主要為了去濕氣。 由於夏天出汗較多, 拔罐前最好洗個澡, 把身體擦乾, 別讓汗液影響火罐的吸附。 拔完不要洗澡, 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 以免感染。
秋天和冬天 這兩個季節氣溫低、乾燥, 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 注意保溫。 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