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教你診斷脾腎陽虛感冒

脾腎陽虛, 衛陽“溫分肉, 充皮膚, 肥腠理, 司開合”的功能減低, 故易感風寒而形成脾腎陽虛外感證候。 衛陽失護, 風寒外襲, 則見惡寒重而發熱輕。 風寒束表, 肺氣失宣, 則見鼻塞流清涕, 或見咳嗽痰稀薄。 寒性凝滯, 主收引, 衛陽被遏, 則無汗;脾腎陽虛, 風寒外束, 經氣不舒, 則頭身冷痛。 脾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主四肢肌肉, 脾陽虛, 則四肢不溫, 神疲乏力。 腰為腎之府, 命門火衰, 則腰酸膝冷, 並倦臥畏寒。 肺主呼氣, 腎主吸氣。 腎陽虛不能納氣, 則氣逆而喘, 動則尤甚。 腎氣不固, 氣化不足, 則小便頻數, 餘瀝不盡, 或夜尿頻多。

真陽虛弱, 男子見陽萎, 女子帶下清稀。 脾陽不振, 水穀不化, 腎陽不溫運脾, 則見大便溏瀉。 舌脈亦見陽虛不溫兼有表寒之象。

主症:①惡寒發熱, 寒重熱輕, 鼻塞流清涕;②頭身冷痛, 四肢不溫;③腰酸膝冷;④神疲倦臥。

次症:①無汗, 咳嗽痰稀薄, 或氣逆而喘, 動則尤甚;②小便頻數, 餘瀝不盡, 或夜尿頻多或大便溏泄;③男子陽痿, 女子帶下清稀。

舌脈:舌體胖嫩, 舌質淡, 或有紅痕, 苔白滑;脈滯遲細, 弱或浮大無力。

凡具備主症①、②、③、④及典型舌脈, 或主症①、③、④及典型舌脈者, 或主症①及次症②和典型舌脈, 或主症①、②及次症③和典型舌脈者, 即可診斷為感冒病之脾腎陽虛證。

脾腎陽虛感冒常用療法

(1)針灸療法

取穴:風池、大椎、合穀、迎香、足三裡、脾俞、腎俞。

手法:風池、大椎、合穀、迎香,

用瀉法。 足三裡、脾俞、腎俞、用補法, 加灸。

(2)按摩療法

取穴:雙風池、雙迎香、雙足三裡、雙腎俞。

手法:①用雙大拇指按揉風池穴1~5分鐘, 1日3次。 有祛風散寒作用。

②用雙手中指腹部輕按迎香穴, 沿鼻旁向上, 經前額、太陽穴處而下, 回到迎香穴為一次, 如此36次, 每日2~3次。 與風池穴配合, 可治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

③用雙手拇指輕揉按摩足三裡穴5~10分鐘, 1日3次。 可起到健脾強身效果。

④以雙手搓熱放在兩腰部, 輕揉按摩;或用兩手叉腰, 大拇指按在腎俞穴上, 輕揉按摩2~5分鐘。 有溫補腎陽、壯腰強身作用。

(3)自療導引術

將兩手搓至極熱時, 在臉部摩擦(包括額、眉骨、眼角、兩耳、以及鼻孔兩側等部位), 及頸項兩側部位, 一直摩擦至全部發熱後乃止。 旋即利用自己之左手大拇指與食指捏緊兩鼻孔,

停止不動(即既不呼氣, 亦不吸氣, 靜止不動而已)。 只將兩眼球用力向左右擺動, 一直至視力紊亂, 淚水欲滴出之情況下而後止。 旋即放鬆鼻孔, 同時開口儘量吐氣, 並自然調息之。 如此連續施行至三五次後, 感冒症狀即可消退。

此術如能在寒冬季節施行, 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4)貼敷療法

①脾腎雙補膏 蒼術、熟地各500克, 五味子、茯苓各250克, 乾薑32克, 川椒15克。

麻油熬, 黃丹收。

貼于腎俞與脾俞穴處。 本方補益脾腎陽氣, 有強腰健身、預防感冒作用。

②補益元氣膏 牛肚1個, 黃芪300克, 黨參、生白術、當歸各200克, 茯苓、五味子、益智仁、補骨脂、胡桃肉、陳皮、肉桂、甘草各20克, 砂仁, 木香各22克, 乾薑15克, 大棗10枚。

先煮牛肚, 去渣, 後入餘藥, 麻油熬,

黃丹收。

貼於膻中或臍下氣海。

本方藥物較多, 但以溫補脾腎, 益氣養血為主。 膻中為八會穴中氣會之處, 臍下氣海為元氣貯存處。 貼敷二穴, 溫補元氣力量更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