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很多新婚媽媽在餵養孩子的時候, 不注意餵奶姿勢, 從而引起寶寶中耳炎。 專家證明, 嬰幼兒患中耳炎往往和餵奶姿勢的不正確相關。
有的媽媽或保姆在喂乳時圖省事, 讓嬰兒平臥餵奶, 或人工餵養時餵奶過多、過急, 使嬰兒來不及吞咽而嗆咳。 這些都可能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 從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急性中耳炎。 因此, 預防中耳炎, 首先要做到喂乳姿勢正確, 嬰兒應該抱起不喂乳, 人工喂乳時不要太多、太急。
餵奶姿勢也會致寶寶中耳炎
由於年幼不能表達, 患病的孩子往往不肯吃奶,
餵奶姿勢不當為何會引起中耳炎呢?先得從耳朵的解剖結構說起。 耳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其中中耳為一相對密封的氣腔, 在前壁有一小管通向鼻咽部。 平時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圍組織擠壓而呈密閉狀態, 外界氣體不能進入。 當吞咽、咀嚼、打噴嚏或哭鬧時, 咽鼓管便作瞬間開放, 以維持中耳內外氣壓平衡。 由於嬰兒耳的發育尚未完善,
正是由於這種解剖特點, 倘若餵奶姿勢不當, 例如橫抱著餵奶, 讓孩子平躺著吃奶, 奶瓶口開得過大, 豎得過直等等, 均易使乳汁沿著咽鼓管流入中耳內而誘發中耳炎。 另外, 餵奶時間間隔太長, 孩子的饑餓感增加, 吮吸強烈, 吸入的空氣過多, 容易出現溢奶現象, 也容易使乳汗流入中耳而發生中耳炎。
預防中耳炎的正確餵奶姿勢
因此, 為預防餵奶引起的中耳炎, 母親要注意掌握正確的餵奶姿勢。 正確的餵奶姿勢是:若是坐著餵奶, 應將孩子抱起放在腿上, 孩子上半身靠的那一條腿用小凳子墊高些,
如果是人工餵養, 奶瓶口不宜開得過大, 舉得過高, 一般與口成45度角即可。 喂完奶, 再將孩子豎直抱起, 讓其頭靠在母親肩上, 用手輕拍其後背2-3分鐘, 讓孩子將吃奶時吸進的空氣通過打隔排出, 以免溢奶使乳汁流入中耳。
寶寶擤鼻涕方法與中耳炎密切相關
據瞭解, 65%的兒童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內, 至少會受到一次中耳炎或其他聽覺器官疾病侵襲。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間啼哭、摩擦單耳朵、部分聽力喪失或耳朵出現排泄物等症狀, 就應該考慮是不是患了小兒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發中耳炎最常見的因素, 但孫主任提醒說, 餵奶姿勢不當也可引起嬰兒的中耳炎。 這是因為嬰兒的咽鼓管短而寬, 又比較平, 奶汁流到鼻咽腔後, 容易經咽鼓管進入鼓室, 引發中耳炎症。 所以抱著給寶寶餵奶時, 最好讓他的頭稍微比身體高點, 讓身體保持一個坡度。
此外, 擤鼻涕方式不對也可能引發中耳炎, 比如用手指緊捏 雙側鼻孔, 這樣可能會將炎性鼻涕擠入咽鼓管。
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應該是這樣:用手指輕輕堵住一側鼻孔, 用另一側將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
小編提醒廣大媽媽朋友, 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應特別注意餵奶姿勢, 以防寶寶在不經意間患上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