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群體場合不愛發言?你是內向的人

31歲的羅伯特是三藩市的一名網路行銷代表。 幾周前, 他和老闆及六名同事被邀請參加一場商業會議。 他以前參加過幾次這類主題的會議, 這次又做了些研究準備。 他帶了厚厚的一遝筆記及合同文本去了會議室。 那麼他對會議討論貢獻了些什麼呢?什麼也沒有。

墨菲說, 我就像個呆子一樣坐在那裡, 滿腦子被“我很沉默”這個事實佔據著。

你是否曾在派對上沉默不語, 或參加會議時發現自己由於害怕說出蠢話──即使你認為自己至少和其他與會人員一樣聰明──而閉口不言?

科學家們所做的研究為人在小群體場合中會變笨這種現象提供了一種解釋。

如果我們覺得群體中其他人比自己聰明, 我們可能會變得比平時笨, 不但會暫時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還會失去研究人員所稱的“智商的表現力”。 這種沉默現象似乎在女性及智商較高人群中更為常見。

科學家採用功能性磁振造影來研究大腦是如何生成有關一個小群體中每個人的社會地位的資訊的, 以及人們對自身地位的看法是如何影響其認知表現的。 研究人員對70個人進行了一場標準智力測驗, 並將他們按14人一組分為五組。 接著讓這五個小組回答92個處理順序和空間問題的測試題。

每個小組有兩名物件邊接受fMRI掃描邊回答問題。 每個問題答完後,

測試物件們會看到自己在小組內的排名, 以及自己的排名是上升、下降還是不變。

起初, 所有的腦掃描都顯示大腦中記憶恐懼和處理情緒的杏仁核區域活性出現增強。 但在回答完10個左右的問題時, 13名測試對象恢復了, 最後的分數更接近他們最初的表現。 同時, 有14名測試者沒有恢復。 在看到自己的排名下降時, 他們似乎出現了恐慌, 答錯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該項研究帶頭人瑞德•蒙塔古說, 這就像是《倖存者》真人秀。 蒙塔古博士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卡裡萊賴研究所人類神經影像實驗室及計算精神病學系主任及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教授。

蒙塔古博士說, 有些人從頭到尾一直緊張害怕, 有些人相對較快就能適應並開始解決小問題。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說, 14名“表現最差者”中有11名是女性;13名“表現最好者”中有10名為男性。 研究人員推測, 表現最差者受“群體社會動力”的影響更大, 潛意識裡擔心自己的表現, 並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

蒙塔古博士說, 女性通常更留意其他人的感受或想法, 這種敏感性可能有著某種進化起源。 他說, 要讓群體為你提供額外的穩定性或保護, 你就得對群體如何表現具有敏感性。

一名皮膚科醫師說和其他醫生會面時她不會有問題, 但參加社區燒烤活動和慈善委員會會議時, 她有時會突然陷入沉默。 福克斯說, 你會立馬得到暗示;我會對某事發表評論, 但似乎沒人聽我說或者沒人贊同我;然後我就沒話說了。

《新經濟時代掌控自己職業的五步指南》一書的作者、紐約組織心理學家邁克爾•伍德沃德說, 有兩大因素影響著我們在群體中的行為:個性和地位。

如果你在群體場合中很安靜, 並不一定意味著你就是害羞, 但卻意味著你可能是個內向的人。 內向者喜歡在開口前理清自己的思路, 並且會在一個群體中被控制, 尤其是被外向者控制, 外向者傾向於“大聲思考”, 通過講話來處理資訊。 但外向者也有可能在群體場合中語塞。 網路行銷代表墨菲說, 他在群體場合中通常都是特別自信和健談的。 他說, 如果在一個環境中感到舒適, 我就管不住自己的嘴。

如果老闆在場或他覺得別人比他更成功, 情況就不同了。 他說自己在和妻子以及她念研究生時的朋友吃晚餐時曾感到不知所措。

他說在這種場合自己就會開始“想得太多”。 於是他的大腦就像一台卡住的電腦一樣停止運轉了。 墨菲說, 思考自己不說什麼佔用了我腦子裡所有原本可以用來思考該說些什麼的空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