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疑病症:無病找病的心理怪圈

現在的人們對健康很關注, 報刊、電視、網路都在講健康, 看的多、知道的多了, 難免有人“對號入座”, 懷疑是不是哪裡出了毛病。 有些人甚至多次掛專家門診、反復化驗檢查, 雖然各項指標都正常, 他們卻很不滿意, 堅信自己有病。 實際上, 這些人是被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所困擾。

疑病症, 是一種以疑病症狀為主要臨床特徵的軀體形式障礙。 患者由於預期擔心或相信自己患嚴重軀體疾病而痛苦、焦慮並到處尋求幫助, 如屢次盲目就醫等。 他們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特點

敏感固執

糾纏於身體細微症狀

典型病例:小李,

男, 35歲, 獨生子女, 生活平順, 做事認真, 比較愛計較。 兩年前他曾感冒、發燒過一次, 近一年來也沒有什麼明確原因, 總是覺得身體有問題, 說不出的難受, 但單位體檢、各種醫學檢查都很正常。 小李不相信檢查結果, 多次往大醫院裡跑, 還是沒有查出什麼毛病。 他為看病請了不少假、花了不少錢, 專家、家人都勸他放心, 但他就是不相信自己沒病。

糾纏於身體的細微症狀, 總覺得哪兒都不舒服, 有可能得大病, 這種對健康的過度憂慮, 讓小李感到痛苦卻無法解脫。 這是疑病性神經症的表現, 可能與人的性格有關。

一般來講, 疑病症患者人格特徵更傾向於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謹小慎微, 對身體過分關注, 要求十全十美。 疑病症患者對自己身體的變化特別警覺,

在正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身體功能的任何微小變動如心跳、腹脹等, 都會使他們特別關注, 不自覺地加以誇大或曲解, 成為患有嚴重疾病的證據。 由於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集中于自身的健康問題, 學習、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常受到明顯影響。 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強迫人格, 女性則與癔症性格有關。

特點

老年病人

過度關注已有的疾病

典型病例:陳阿姨, 女, 56歲, 退休老師, 一年前因腹部不適被診斷為膽囊炎住院, 經治療後病情緩解出院。 自此以後, 陳阿姨總認為自己的病沒有治好, 經常感到頭皮發麻, 肝臟、胃腸道都有病。 因為醫生曾經說過, 膽囊炎也會影響到肝、胃功能。

她照鏡子時臉色略有不好, 就認為病重了, 更加焦慮不安, 反復就醫、檢查, 均無讓她滿意的答案。

人進入老年期, 由於生理功能的退化, 身體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舒服, 甚至患有軀體疾病。 老年人面臨的婚姻改變、朋友交往減少、孤獨等, 也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 導致老人更加關注健康與疾病問題。 而反復就醫、過度檢查、醫源性暗示等, 也會加重老人的疑慮。 過度關注健康與軀體疾病, 是老年人疑病症多發的軟肋。 隨著“空巢”家庭的增加, 疑病症患病率近年來亦呈上升趨勢。 不過, 另一個現象也值得注意, 以往多在老年人中出現的疑病症, 已悄悄蔓延到年輕人中, 這與壓力大、情緒焦慮、生活不規律等有關。

特點

對號入座

資訊接受太多“逼”出病

典型病例:在大學任教的張老師, 性格內向, 不愛和人打交道, 整天就是看書、上網。 前不久, 無意中一稱體重, 原本就消瘦的他比原先又瘦了幾斤。 他聯想到自己有好幾天吃不下東西, 懷疑胃有毛病。 後來覺得呼吸困難, 又懷疑是不是得了肺癌。 到醫院做了癌症篩查、胃鏡等檢查, 都沒有發現問題。 他不死心, 到書店買了好幾本醫學類書籍, 越看越覺得書上寫的症狀和自己的差不多, 再看網上的健康資訊, 也感覺能“對號入座”, 為此他憂心忡忡。

隨著互聯網、報紙、雜誌等健康資訊越來越普及, 難免有的人會自我對症。 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人, 身體出現一種症狀, 便對照醫學書籍或科普文章進行比較分析。

由於對醫學的一知半解, 他們通常是越比越像, 表現出高度的敏感、關切和緊張, 周而復始地為莫須有的症狀焦慮不安, 由此而產生恐懼、悲觀情緒, 給家庭生活帶來陰影, “疑病”就這樣給“逼”出來了。

特點

心理脆弱

對未來感到不安恐懼死亡

有資料表明, 在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患者中, 疑病症患者占近20%。 這類患者到處求醫問藥, 總想解決軀體疾病問題, 結果卻於事無補。 其實, 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到精神衛生機構。 專業治療的前提是確保病人是“疑病”, 排除器質性病變, 以免誤診。 治療一般有兩種方式:

心理治療:這是治療疑病症的基本方法。 疑病症產生的原因與患者對未來感到不安、恐懼死亡、總想使自己擺脫痛苦或得到補償等心理活動有關, 也與其誇大、災難化等認知偏差有關。心理治療過程中,會儘量少與病人討論具體的疾病或症狀,而是主要一起探討他們存在的衝突、困惑或被壓抑著的痛苦,發揮患者解決問題的潛能,讓他們有勇氣面對不願面對的心理根源,並合理給予疏解。

藥物治療:疑病症病人感受到的是不安、焦慮、沮喪、抑鬱等精神痛苦體驗,這些情緒反過來又加重疑病色彩,導致惡性循環,屬於焦慮問題範疇。臨床工作中多採用抗焦慮、抗抑鬱藥等情緒穩定劑來改善病人情緒,減輕疑病程度,一般都有很好的效果。

也與其誇大、災難化等認知偏差有關。心理治療過程中,會儘量少與病人討論具體的疾病或症狀,而是主要一起探討他們存在的衝突、困惑或被壓抑著的痛苦,發揮患者解決問題的潛能,讓他們有勇氣面對不願面對的心理根源,並合理給予疏解。

藥物治療:疑病症病人感受到的是不安、焦慮、沮喪、抑鬱等精神痛苦體驗,這些情緒反過來又加重疑病色彩,導致惡性循環,屬於焦慮問題範疇。臨床工作中多採用抗焦慮、抗抑鬱藥等情緒穩定劑來改善病人情緒,減輕疑病程度,一般都有很好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 2回答

    怎麼辦啊?我是不是有疑病症?

    其實,疾病跟人的情緒有很大關係,如果你長期處於一種懷疑和不安的狀態,會引起體內環境的改變,導致內分泌失調都症。相反,如果你是比較開朗,也許本來有的疾病,通過自身的修復就可能被控制住或痊癒。因為在比較... [詳細答案]

  • 3回答

    我有疑病症,老是懷疑有心臟病

    你好,自己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不要想太多,如果有病你自己的身體會感覺到的,只要身體上沒有什麼不舒服就沒什麼問題的。 [詳細答案]

  • 3回答

    怎麼擺脫疑病症?

    您好,多是由於患者長期壓抑的心理造成的,屬心理問題,並且患者應多注意多與人共事、溝通,引起的原因還可能與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以及自身性格行為因素有關。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自我調節抑制。 [詳細答案]

  • 3回答

    怎麼克服疑病症?

    疑病症又稱疑病性神經症,目前歸類為軀體形式障礙中,主要指患者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病人訴軀體症狀,反復就醫,儘管經反復醫學檢查顯示陰性以及醫生給予沒有相應疾病的醫學解釋也不能打消病人... [詳細答案]

  • 4回答

    怎麼能徹底治療好疑病症。

    病情分析: 您好,建議您找心理醫生進行系統的心理治療。 指導意見: 懷疑自己有病可以去醫院檢查,得到醫生的診斷就能安心了。多檢查幾次就不會多疑了。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