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壓力可以激勵孩子努力向上,
沒有壓力會使人疲乏、懶散,
但壓力太大會使孩子身心無法承受而出現心理問題。
有研究表明,
在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厭學、考試焦慮和作弊以及青春期煩惱的問題,
有不少學生還有性格狹隘、孤僻、懶惰和任性。
做父母、師長的有責任幫助孩子克服壓力。
(一)幫助孩子面對恐懼。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比如不跟別人一起翹課、不跟著別人作弊、抽煙、抄作業等等,
就因此而受到嘲笑,
甚至會受到孤立,
感到恐懼、不知所措。
這時,
父母應當教導孩子要堅持原則,
(二)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
父母小時侯一定也曾經遇到過和孩子類似的情況, 當時是怎樣對待的或現在遇到了什麽難題又是怎樣處理的, 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孩子分享。 當孩子知道了父母原來也常常會面對壓力和煩惱的時候, 他們對父母所說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了。 父母告訴子女自己是怎樣應付壓力的, 那實際上是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也就增強了孩子克服壓力的勇氣和信心了。
(三)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要想幫助孩子克服壓力先要瞭解孩子心理上有什麽壓力、壓力是從哪裡來的。
(四)關心孩子的成長。
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 這對舒解孩子的心理壓力是大有裨益的。 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去學這個、學那個, 應該多聽聽孩子自己的意願。 父母要付出愛心, 多關心孩子的成長光心孩子交的朋友, 多關心孩子的所想所做。 在大多數情況下, 只要你能夠及早發現並且加以恰當的引導, 孩子就不會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
(五)培養孩子的自尊。
培養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強他們抗拒各種不良誘惑的能力, 比如讓孩子發表一些建議, 把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事情交給他自己去做, 並且重視孩子的想法和言行。 這是培養孩子自尊的好方法。 孩子有較強的自尊就會有勇氣、膽量和辨別力, 不會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