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肝海綿狀血管瘤的B超表現

B超檢查是一種生物物理學檢查方法, 對血管瘤診斷的優勢在於能發現血管瘤的部位、大小、性質,觀察其發展的動態, 輔助介入診斷, 引導治療及評價治療效果, 具有操作簡便、利用率大、無電離輻射、無生物性損害、無創傷、影像清晰直觀、即時顯影、診斷迅速、費用低廉等優點。

海綿狀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肝良性腫瘤,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單發占68.8%, 多發占31.2%。 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 肝臟血管瘤, 特別是中、小血管瘤發現率逐漸增多。

肝海綿狀血管瘤的B超表現:①顯示相對強回聲結節, 圓形或橢圓形,

邊界清楚, 內部有間隔, 觸之稍韌, 含纖維組織較多, 臨床上最多見。 ②低回聲結節, 輪廓不甚明確,邊界可辨認, 擠壓可縮小。 ③混合型回聲結節, 低回聲伴有明確的邊界, 後壁回聲增強, 內部散在粗光點。 臨床研究發現, 在直徑<3cm的病灶中, 有將近80%的超聲顯示為強回聲, 僅有不足10%的病灶顯示為混合回聲, 而在直徑>4cm的病灶中, 則大部分表現為混合回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