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女, 49歲。
主訴:大便次數增加、帶血3個月。
現病史:3月前無明顯誘因, 排便次數增多, 3-6次/天, 不成形, 間斷帶暗紅色血跡。 有中、下腹痛, 無明顯腹脹及噁心嘔吐。 無發熱, 進食可。 近來明顯乏力, 體重下降約4kg。 為進一步診治收入院。
既往史:既往體健, 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
體格檢查:T37.2℃, P78次/分, R18次/分, BP120/80mmHg, 一般狀況稍差, 皮膚無黃染, 結膜蒼白, 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 心肺無明確病變。 腹平坦, 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 腹軟, 無壓痛, 無肌緊張, 肝脾未及。 右下腹似可及約4cm×8cm質韌包塊, 可推動, 邊界不清, 移動性濁音(-), 腸鳴音大致正常, 直腸指診未及異常。
輔助檢查:大便潛血(+), 血WBC 4.6×109/L, Hb 86g/L, 入院後查血CEA 42ng/ml。 腸鏡下示:直腸乙狀結腸移行部(距肛門16cm)可見一5.0×6.0cm不規則結節隆起, 隆起表面糜爛潰瘍, 伴有新鮮出血, 管壁僵硬, 蠕動缺失。
入院診斷:結腸癌。
治療: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 在全麻下行結腸癌根治術, 切除乙狀結腸及降和部分直腸, 並作結腸直腸吻合, 淋巴結清掃。 術後輔以化療。
治療預後:國內報導結腸癌根治術後5年生存率為67%-84%。 腫瘤的病理類型、患者的年齡、腫瘤的部位、大小、手術治療方式等均對生存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注意事項:結腸癌術後的病人, 應同其他胃腸道手術的病人一樣, 要遵醫囑給予飲食, 飲食要以稀軟開始到體內逐步適應後再增加其它飲食。 應注意不要吃過多的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