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氣候因素
臨床所見本病發作常與季節氣候有關, 春夏之交、秋冬季節轉換易萌發舊疾。 濕熱與受寒也是誘發本病的重要因素。
嗜食辛辣酸甜食物
如高脂肪、巧克力等食物, 常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降低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張力, 使其抗反流的防禦機制下降。
體位因素
本病常在身體屈曲、彎腰、頭低位、仰臥等姿勢時誘發或加重燒心感。 夜間燒心、胸痛的發作, 常在入睡後2~3小時, 明顯與體位因素有關。
食物加工方式
如經常食用烤、灼、燙、炙、炸等方法加工的食物,
某些藥物刺激
如阿司匹林、激素、阿托品、胰泌素、異丙腎上腺素等, 可刺激胃酸, 使食管括約肌壓力降低。
長期便秘
胃食管反流病者往往胃腸動力下降, 排空功能障礙, 有內熱便秘者多, 而用力排便, 又使腹腔壓力增加, 誘發胃氣上逆而反流。
飲食過飽
胃食管反流病的促成因素是食管下段括約肌不能有效關閉, 以阻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 而飲食過飽引起胃中壓力增加, 胃排空延緩, 胃氣上逆導致反流。 因此, 本病發作多在進食後1小時左右發生, 或反流症狀加重。
精神情志因素
與消化道的分泌功能及其運動有密切的關係。 在恐懼、焦慮、抑鬱和絕望時, 胃酸分泌減少, 而憤怒時增加。 從中醫角度分析病機,
從以上八個方面注意調養, 則可以預防胃食管反流病, 減少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