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靜脈炎會誤診嗎

靜脈炎的症狀多見於中、老年人。 其臨床特點為患部腫脹、疼痛, 站立或勞累加重, 患部皮色加深、皮溫升高。 其病機為濕熱下注, 氣血瘀阻和氣血失和而致。 不過對靜脈炎的診斷還是要有一定的方法, 以免發生誤診這種情況, 那麼靜脈炎的診斷該怎樣進行呢?

結節性紅斑:多發于青年女性, 與風濕疾病有關, 以春秋季節多見。 結節多發生於小腿伸側, 大小不一, 直徑15cm, 可有數個或數十個, 色鮮紅, 由鮮紅漸變暗紅, 疼痛, 不破潰, 呈圓形、片狀或斑塊狀。 結節消退後不留痕跡, 易復發。 發病前常有畏寒、發熱、頭痛、咽痛等上感症狀,

血沉加快。

硬紅斑:為皮膚結核的一種類型, 多見於青年女性, 以小腿的下1/3屈側多見, 常呈對稱性, 與皮膚粘連, 有融和傾向, 邊界不清楚, 呈紫紅色, 一般不高出皮膚, 觸之堅硬, 有輕微壓痛或酸痛, 消退後遺留色素沉著。 硬結可破潰形成潰瘍, 癒合後形成萎縮性瘢痕。 在冬季易復發。 有肺結核、淋巴結核等病史, 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血沉加快。

結節性血管炎:本病多發於30-50歲婦女, 皮損為皮下結節至較大的浸潤塊。 多發於小腿和足蹠部, 結節呈小圓形, 潮紅色或紫紅色, 結節表面有色素沉著, 可發生潰破, 病程長, 多反復發作。 單側或雙側發病, 雙側發病時結節常不對稱。 其病理特點:動脈和靜脈皆可受累, 管壁增厚, 管腔閉塞,

可有血栓形成, 外膜、肌層均有彌漫性炎性細胞浸潤。 本病可侵犯其他器官。

結節性動脈周圍炎:本病多見於中年男性, 皮損以皮下結節多見, 也可見紅斑、紫癜、網狀青斑等, 結節沿小腿小動脈分佈, 可活動, 皮膚發紅、疼痛, 可發生潰瘍。 常此起彼伏, 反復發作。 全身症狀可出現發熱、關節痛、多汗等, 還可有胃腸、心、肺、腎、神經、肌肉、腦等組織器官同時受累。

結節性多動脈炎:皮損為多形性結節, 多發生於小腿, 沿動脈排列, 如黃豆大或更大, 疼痛和壓痛, 可推動或與皮膚粘連, 呈正常皮色或玫瑰紅色。 本病結節可以壞死, 形成潰瘍。 少數病人只累及皮膚, 預後較好, 多數為系統性病變, 累及多個器官, 以腎臟為主, 伴有發熱、多汗和關節酸痛等,

最後以腎功能衰竭為致死原因。

下肢丹毒:發病部位以小腿伸側面多見, 初起有惡寒、高熱、頭痛、納呆、便秘等全身症狀, 繼則皮膚出現紅斑、灼熱、疼痛, 色如塗丹, 壓之退色。 紅斑的邊緣稍凸起, 與正常皮膚有明顯分界, 在紅斑向周圍擴散的同時, 中央部分可逐漸痊癒而退為暗紅或棕黃色。 另外, 丹毒近端的淋巴結還可發生腫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