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森碟長大 田亮感歎如何瞭解孩子心理

雖然《爸爸2》已經播完, 但是《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的小嘉賓還依然備受關注, 星爸也常常在微博中分享孩子的變化。

田亮感慨森碟長大想心事

10月8日21點09分, 田亮通過微博曬女兒美照, 並感慨稱:“今天跟森碟嘮嗑, 發現真的長大了。 經歷的事情開始有自己的看法, 看著還是沒煩惱、沒憂愁, 其實不是的, 爸爸走過去問, 你在想什麼?她說, 心事……現在沒完全懂你, 爸爸努力懂。 ”

可能有些家長看到這會覺得好笑, 小小年紀的孩子哪會有什麼心事。 其實,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的世界不再是無憂無慮的了, 他們也有自己的心理變化,

出現一些不願意與人分享的小秘密了。

“我給他吃得好, 買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 我經常和他交流, 怕他受一點委屈, 這些難道不夠嗎?”面對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需要什麼”的問題, 一些家長顯得迷惑。 他們在重視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 相對忽略了兒童的心理需求。 孩子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 孩子的“小心事”需要父母的理解。 然而在一些父母的觀念中, 兒童就是小孩子, 是尚未長大的未成年人, 一些錯誤的交流、溝通方式導致家長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甚至存在著與童心世界相距較遠的心理溝通障礙。 專家提醒, 家長應瞭解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 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用平等的方式與孩子相處,

既不要以完美主義的態度對待孩子, 更不能求全責備;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培養。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四大心理需要

一是需要被愛與價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 被愛使孩子有安全感與價值感。 父母對子女示愛時, 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 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 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二是需要安全感。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 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 可能會使其成為剛愎自用的人。 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境, 學習新的事物, 他的情緒和智慧發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三是需要規則。 規則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牆壁,

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 只有當孩子知道什麼是可以期待的事, 他才會覺得舒適自在。 所以規則是安全感的來源, 規則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四是新的學習經驗。 現代兒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 其心智慧力的發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後天學習經驗而形成的。 從出生起, 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驗, 才能發展出正常的智慧、語言、人際關係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

專家認為, 兒童成長過程中還需要鼓勵和責任。 在兒童的教養過程中, 鼓勵的重要性大過其他方面。 每一個小孩子都需要持續給予鼓勵, 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

如果沒有鼓勵, 孩子無法成長、發展;兒童需要責任感, 讓他負責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 如穿衣、收拾玩具、掃地等, 可以幫助他瞭解自己的重要性, 建立自信心, 學習互助的精神及確立責任感。

及時疏解兒童心理問題 避免不當教育方式

在兒童發展的各個階段, 都有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 並且孩子如果在某一個階段的問題沒有解決, 將會遺留到下一個階段去, 問題會越積越多。

建議家長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用平等的民主的方式與孩子相處。 不要以完美主義的態度對待孩子, 更不能求全責備;另一方面也不要對孩子有太多的呵護和包辦代替, 重視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培養。

如果發現孩子已經出現了不願意和周圍人進行交流的情況,

家長應如何做好心理溝通和引導?對此, 專家表示, 孩子不願意與周圍人進行交流從表面上看是孩子的問題, 實質上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關係。 要改善孩子內向的性格, 關鍵還在於父母或成人的教育方式要適合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父母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鼓勵孩子多與人接觸交流。 要創造條件讓小孩子自己去獨立完成某種事情。 也可以讓小孩子更大膽地去接觸一些所感興趣的事物, 培養其廣泛的興趣愛好。 當然了, 這個時候也需要家長做出好的榜樣, 比方說熱情洋溢地和別人打招呼、交流。

呵護兒童心理健康 家長注意要點

專家提醒, 兒童的心理異常行為多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情緒問題:如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孤僻,強迫觀念、過分任性或衝動、退縮、恐懼等。尤其是處於青春期和青春前期的兒童,正處於一個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階段,情緒不穩定的情況會更加常見;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溺愛,過多的縱容和過分的保護使得兒童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學業相關問題:學習困難、注意力障礙、自控能力差、活動過度、拒絕上學等,多發生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初入學兒童。其中有些問題屬於從學齡前期向學齡期過渡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適應不良。尤其是在學齡初期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問題發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不良習慣:如習慣性抽動等。這些不良的習慣有一部分是由生理的原因引起的,當然輔以行為治療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專家建議,家長在初步判定兒童是否有心理-行為問題時,應遵循兩個原則:

第一,兒童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現,由此表現出的占主導地位的、典型、本質的特徵,稱兒童心理年齡特徵。家庭、學校和社會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只有將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徵和教育要求聯繫起來,才能對其是否存在心理-行為問題做出切合實際的判斷。

第二,不能把兒童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行為表現都視為心理-行為問題。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行為,才作為行為問題來對待。多數兒童在發育的某階段都會經歷各種心理、行為方面的暫時性適應不良,經適當的行為指導可痊癒;若久拖不治,問題常變得複雜而嚴重,導致心理障礙發生。

兒童從出生到逐漸長大,其心理發展要經歷很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作為家長來說,要時刻跟進,隨時瞭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與特點,以保持對孩子心理動態的掌握,使其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

情緒問題:如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孤僻,強迫觀念、過分任性或衝動、退縮、恐懼等。尤其是處於青春期和青春前期的兒童,正處於一個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階段,情緒不穩定的情況會更加常見;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溺愛,過多的縱容和過分的保護使得兒童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學業相關問題:學習困難、注意力障礙、自控能力差、活動過度、拒絕上學等,多發生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初入學兒童。其中有些問題屬於從學齡前期向學齡期過渡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適應不良。尤其是在學齡初期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問題發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不良習慣:如習慣性抽動等。這些不良的習慣有一部分是由生理的原因引起的,當然輔以行為治療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專家建議,家長在初步判定兒童是否有心理-行為問題時,應遵循兩個原則:

第一,兒童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現,由此表現出的占主導地位的、典型、本質的特徵,稱兒童心理年齡特徵。家庭、學校和社會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只有將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徵和教育要求聯繫起來,才能對其是否存在心理-行為問題做出切合實際的判斷。

第二,不能把兒童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行為表現都視為心理-行為問題。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行為,才作為行為問題來對待。多數兒童在發育的某階段都會經歷各種心理、行為方面的暫時性適應不良,經適當的行為指導可痊癒;若久拖不治,問題常變得複雜而嚴重,導致心理障礙發生。

兒童從出生到逐漸長大,其心理發展要經歷很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作為家長來說,要時刻跟進,隨時瞭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與特點,以保持對孩子心理動態的掌握,使其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