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梨
梨柔軟多汁, 味甘性寒, 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 尤其在秋季食用能明顯緩解咽喉乾燥。 梨既可生吃也可熟吃, 飲汁或切片煮粥、煎湯服均可。 梨、蜂蜜及水熬成的雪梨膏和冰糖梨水都是簡便易做的清咽利嗓飲品。
因梨性寒, 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 必須隔水蒸過, 畏寒肢冷者、腹胃虛弱者不宜多吃或者最好不吃。
2荸薺
荸薺又叫馬蹄, 有“地下雪梨”的美譽。 荸薺性味甘寒, 有清肺利咽、化濕祛痰等功效, 對預防秋燥咳嗽、咽喉不適、口幹欲飲等症有一定效果。
3白蘿蔔
白蘿蔔素有“小人參”之稱。 中醫認為, 生吃蘿蔔可以清熱生津, 補水利尿, 化痰止咳;而煮熟偏於益脾和胃, 消食下氣。 入秋的蘿蔔肉質肥厚豐潤、清甜爽口, 生吃對於咳嗽痰多、咽喉炎、聲音嘶啞的人有一定幫助。 需要提醒的是, 蘿蔔雖好, 但非人人適合吃。 氣虛、陽虛型便秘的人吃了, 可能會加重症狀。
平日保護嗓子注意事項1限制工作之外的說話時間, 減少不必要的長時間聊天或打電話。
2使用適當的音量說話, 善用麥克風以應付不足之音量。
3說話速度要慢, 說話之間要常停頓吸氣, 一句話不要拉的太長。
4說話音調不宜太低或過高, 而且每一句話的重音不要放首碼。
5悄悄話是不正確的說話方式。
6長時間講話時, 應多喝溫開水保持咽喉濕潤。
7儘量用腹部(即丹田)輕鬆發聲, 不要用胸部或繃緊脖子肌肉的方式講話。
8不抽煙、喝酒, 勿吃辛辣油炸類食物, 如濃茶、咖啡、辣椒、巧克力、冷飲等。
9應避免用力清喉嚨、咳嗽等動作。
10充足的睡眠, 就寢之前不要吃太多東西。
11適當之運動, 常保持心情愉快與放鬆。
12感冒時應儘量減少說話, 此時更須多喝溫開水與聲帶保養。
13喉糖、羅漢果、枇杷膏或膨大海等, 只能稍微緩解症狀, 不可過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