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嬰兒胃口不好怎麼辦?

原因1:口味改變。 嬰兒出生後就以奶為食, 奶是他們對食物口味的唯一印象。 因而, 當出生四個月後必須逐漸添加輔食時, 那些“另類”食物就遭到他們的拒絕。 嬰兒拒絕新食物是與生俱來的反應, 因為新品種食物的口感、味道、質地都與流質奶相去甚遠, 難怪孩子要堅決“抵制”。

解決辦法:每次開始添加新的食物, 應當在一段時間內反復提供這種食物, 少則三四次, 多則10餘次, 才能使孩子對這種食物逐漸慢慢習慣。 每次在孩子嗷嗷待哺時喂給新的食物, 這樣就不會引起噁心、嘔吐。 相反, 還能解除饑餓感,

而且在饑餓狀態下, 孩子會覺得新食物的口味不錯。 以後再喂這種食物時, 寶寶就能樂於接受了。 要注意從少量開始, 盡可能選擇在孩子心情愉快的時候餵食, 在孩子完全接受後。 切忌一種不行, 馬上換另一種, 或同時給孩子喂幾種新的輔食。

原因2:難度改變。 食物體積較大或食物纖維較粗時, 需要靠舌-唇-頰部肌肉群體作較大幅度的協調運動。 口腔運動不協調的孩子就會拒絕進食固體和半固體食物。

解決辦法:把“吃”的程式拆分成小的、可學習的步驟, 從細膩、稀薄的半固體逐步過度到稠厚的固體, 從喂一小口到滿滿的一匙, 孩子就能夠逐步嘗試不同硬度、韌度的食物。 另外, 孩子也在每天進食中鍛煉了口腔運動的協調性。

原因3:硬度改變。 有些孩子會產生一種過高的哽噎反射, 常發生於進食固體食物時。 因為孩子的口腔已經習慣於奶類等液體食物的輕柔刺激, 開始以固體或半固體輔食餵養時, 對食物的硬度和大小不適應, 也是可以理解的。

解決辦法:在添加輔食前, 有意識地經常用按摩牙刷對孩子進行口腔按摩, 每天二三次。 順序依次為唇→牙齦→面頰部→上齶→舌前部→舌中部, 讓孩子的口腔“脫敏”。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當孩子再接觸固體食物時, 就不會“過敏”了。 注意按摩時不要到達口腔深部, 否則會引起噁心。 強化這種反射, 對餵養不利。

原因4:不恰當的強化。 如果家長對於孩子進食時表現出過分的關注和焦慮, 一些不恰當態度和語言都可能強化孩子拒食的意識。

有些孩子甚至利用噁心、吐食來操縱家長。

解決辦法:坦然面對孩子進食中出現的噁心、嘔吐和拒食, 不必過分驚慌或百般呵護, 而是平靜地為孩子擦去眼淚, 抹去嘔吐物, 輕輕撫拍, 並用輕鬆、親切的口吻鼓勵孩子繼續進食, 大可不必停止餵食或改變孩子喜歡吃的液體食物。

總之, 給孩子添加“新品種”, 對孩子和家長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家長的信心、愛心和耐心, 是幫助孩子儘快度過這一艱難時期的前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