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父母如何與孩子保持溫馨的親情關係

孩子, 我想起來了, 你是多麼天真而又光明啊!這一切在你吻我並道晚安時完全表現出來了。 孩子, 現在窗外夜色迷茫, 我已悄悄地在你床前, 我要做你的好爸爸, 好朋友;我要跟著你笑, 跟著你愁;我要永遠記住, 你還是一個天真的小孩子。 慈愛並非就算盡到了父母的責任。 孩子們不會僅僅滿足于父母在生活上、學習上對他們的關懷和照顧, 還渴望得到與父母在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 而這種溝通與交流並非僅僅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 亦非大人與大人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那些關係, 其中有著微妙的不同。

孩子需要和父母做朋友, 他們把這視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或許這正體現了他們自尊的一部分。 另外, 父母把與孩子交朋友當做一件十分可愛的事情來看待。 孩子在想到與爸爸媽媽交朋友時, 已懂得了感情。 這裡不僅有父子、母子親情的自然流露, 而且加入了朋友夥伴間的真摯。 這便使得他們之間的情感, 超乎于孩子與同齡夥伴之間的那種很容易理解的友情。

在許多事情上, 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 那裡面常常含有某種既愛又恨的心理。 對大人的權威的敬畏, 使孩子的情感表現方式帶育很大的矛盾性。 即便是想表達對父母的愛, 也常常為某些因素左右或制約, 從而感覺到壓抑, 這使得孩子的一切行為常常帶有某種“詭秘”的意味,

令做父母的大為不解:

——怎麼啦?剛才還好好的?

——你到底想說什麼, 難道不能明確一點嗎?

——幹嗎躲躲閃閃的, 像個小鬼頭。

——有什麼話還不能對父母說, 好像我們要把你怎麼樣似的。

對於孩子的這種矛盾心理, 父母的不理解會使一件好端端的事情變得糟糕起來。 因為孩子對大人的愛的方式, 絕對與大人對小孩的方式不同, 他們表現得更隱蔽。 男孩子們會以頑皮的方式幹一些引起父母注意的事, 女孩子會用很巧妙的方式與父母作感情上的周旋。

這種種情況表明,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心理溝通存在許多無形的障礙。 父母常用直截了當的方式去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行了, 有話就說,

別拐彎抹角了。 ”

——“你是不是想說, 你愛我們?”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這樣不免會讓孩子傷心, 感到父母並非是想聽他說什麼或接受他的某種表示。 於是造成了情感上的難以交流, 父母也不可能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應該說這種失誤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失去了作為慈父良母同時也是朋友的交流的好機會。

在有些事情上, 孩子們願意接受父母的“權威”和對他們的“發號施令”, 而另外一些事情上, 則希望用平等的朋友式的口吻與他們對話。 對於孩子的這種矛盾的心理, 比較有經驗的父母會以平靜的態度作出友好的反應。 因為他們知道, 即使孩子在感情上出現了混亂, 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們非常懂得“平等”之于孩子的意義。 正如泰戈爾所說:“愛就是理解。

”而朋友之間的理解有時會比父母與孩子間的相互理解來得更為容易, 而且也更容易為雙方所接受。

父母有時會說:“我是想和孩子交朋友, 但也害怕助長孩子身上的傲氣。 ”這樣說想必是基於父母通常認為的, 孩子應該先學會謙遜, 未來並非處處按照人們的意願去實現。 這話固然不錯, 但是教會孩子謙遜、尊重他人的最好方式, 也許正是父母能放下尊嚴。 這樣, 他們的威嚴會塗上一層更神聖的色彩。

大人一般來說都拒絕向孩子表明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受, 以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 不會領悟大人積累幾十年經歷而得出的生活經驗, 而把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與小孩子交流也顯得可笑, 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理解。

如果做父母的一心只想著自己與孩子間的距離, 自己與孩子所處身份的不同, 並時時不忘以此種身份與孩子相處, 那只能拉大與孩子情感上的距離。 然而, 做父母的如果能正確考慮到孩子的心理、接受和理解能力, 以及孩子在不同時間和場合對父母發出的資訊, 並據此作出恰當的反應, 那麼結果就會明顯不同。 重要的是, 孩子們此時會感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 尤其是孩子從父母身上得到了他們所期待的那種感情, 就像朋友一樣, 然而又比朋友間表達得更為深刻和親切。 與孩子做朋友使孩子們終生受益, 做父母的同樣能夠感受到這一點:

隨著孩子的成長, 父母體會到的安慰越多, 因為孩子與他們之間存在的距離漸漸縮短。

他們無話不談,父母甚至可以向孩子吐露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苦惱,儘管孩子不一定完全理解。

他們不會感到與孩子交談有什麼障礙,如拘謹、難為情之類的,就如他們與多年的老朋友交談一樣。

他們從未感覺過孤單,無論子女是否在身邊。

他們既有尊敬他們的孩子,又有情誼深厚的朋友。

回首往事,他們會感受到父母角色的神聖,並非發號施令的權戚,因為權威並不能帶來含有天倫之愛以外的親切感。

他們無話不談,父母甚至可以向孩子吐露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苦惱,儘管孩子不一定完全理解。

他們不會感到與孩子交談有什麼障礙,如拘謹、難為情之類的,就如他們與多年的老朋友交談一樣。

他們從未感覺過孤單,無論子女是否在身邊。

他們既有尊敬他們的孩子,又有情誼深厚的朋友。

回首往事,他們會感受到父母角色的神聖,並非發號施令的權戚,因為權威並不能帶來含有天倫之愛以外的親切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