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期吃粥
老年人患牙病多, 牙齒缺損者常見, 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長年吃粥, 也有少數講究藥膳的人用吃藥粥作為對疾病的輔助治療。
據觀察, 長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較消瘦, 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動力較差, 如果吃粥的量過多, 難以很快排空, 會感到胃部不適;以同樣體積的粥和米飯相比, 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 如果長期吃粥, 得到的總熱量和營養物質不夠人體的生理需要, 難免入不敷出。
二、吃的菜煮太爛
生活中, 不少老人喜歡先將蔬菜焯一遍, 然後就放水裡長時間煮, 做成菠菜湯,
所以, 老人們最好別用“爛菜湯”式做法。
三、補得越多越好
鈣主要經胃腸吸收, 進入血液, 形成血鈣, 再通過骨代謝, 把血鈣進行鈣鹽沉積, 形成骨骼。 不是說鈣吃得越多, 形成的骨骼就越多。 血液中鈣的含量必須保持在一定水準, 過多或過少都不行。 過量補鈣, 血液中血鈣含量過高, 可導致高鈣血症, 並會引起併發症, 比如腎結石、血管鈣化等。
許多老人誤認為, 鈣補得越多, 吸收得也越多, 形成的骨骼就越多, 其實不是這樣。 通常, 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 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 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 反而會引起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