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功能性早搏用藥不如控制情緒

功能性“早搏”對生理影響不大

“‘早搏’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異位心律, 按起源部位可分為竇性、房性、房室交接處性和室性四種, 以室性最多見, 其次為房性, 竇性過早搏動比較罕見。 ‘早搏’可發生于正常人, 但心臟神經官能症與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更易發生。 ”專家介紹。

“早搏”是否需要治療, 應做以下區分:首先明確是器質性病變引起的還是功能性的。 通常來說, 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早搏’往往在運動、勞累狀態下多發, 而非器質性病變的‘早搏’可能在休息狀態下更易發生。 如果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早搏’,

一定要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而功能性‘早搏’常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 在生理層面並不造成實質性影響。

絕經前女性大多為功能性“早搏”

患者的年齡、性別, 也常常是“早搏”是否需要治療要考慮的因素。 “如果是一名30歲的‘早搏’患者, 又是女性, 基本上是功能性的居多, 因為女性在絕經以前, 由於雌激素的保護作用, 是很少比例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如果是男性, 則要看他有沒有吸煙史、家族史, 需排除冠心病等器質性疾病。 ”專家表示, 為“早搏”患者做心臟超聲波檢查, 確定心臟大小、結構有無問題, 則基本能分辨其屬於何類原因引發的“早搏”。

心理壓力大是功能性“早搏”主要誘因

對於功能性“早搏”患者而言,

如果自覺症狀不明顯, 僅僅是在心電圖上有表現, 則沒必要進行藥物治療。

“更應著重對生活方式和作息規律的調整, 如少喝濃茶、咖啡, 不要吸煙、飲酒, 不要過度熬夜, 早睡早起, 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等。 ”

保持情緒穩定對預防功能性“早搏”非常重要, 因為臨床發現, 精神高度緊張、心理壓力過大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誘因。

如果患者自覺症狀明顯、對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則應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 在指導下適當用藥以緩解症狀。 “可服用調解植物神經功能的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