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不?”“危機來襲不能跳!”
“跳吧!”“等形勢好些咱在跳!”
“跳啦……”
金融危機的陰霾逐漸散去, 職場人越發地按捺不住跳槽的欲望。 陽春三月, 正值跳槽的黃金期, 觀望許久的職場人開始行動!是華麗轉身, 還是黯然收場, 亦或是“壯烈犧牲”, 跳槽的四大悲劇輪番上演!
跳槽, 讓他“薪往低處走”
當薪水太少、職業發展空間太小、工作環境不舒心時, 跳槽就成為Sandy解決這些問題的不二法門。 Sandy一直信奉“人挪活, 樹挪死”, 沒想到2009年的一跳, 卻讓她掉進“薪往低處走”的泥淖。
Sandy在一家公司的市場部工作, 2009年她被告知市場部與銷售部合併,
跳槽最大的“杯具”莫過於“薪往低處走”。 比“薪往低處走”更大的“杯具”是陷入跳槽“杯具”的惡性循環。
前程無憂專家提醒:古語有雲“手中有糧, 心裡不慌”, “騎驢找馬”才是跳槽的王道。 在後危機時代的背景下, 這是最牢靠的保證。
${FDPageBreak}
跳槽, 一個口頭offer引發的悲劇
Devin一年前依靠家人的關係被推薦進了一家國企工作, 由於他始終適應不了國企的文化, 所以萌發了跳槽的念頭。 經過一番折騰, 他終於得到了一家民企的面試機會。 在面試之後的那些日子裡, Devin苦苦等待。 突然有一天他從新公司打來的電話中獲得了夢寐以求的offer通知。 得知自己能脫離“舊社會”、來到“新時代”後,
前程無憂專家提醒:跳槽者應該要求企業給出郵件或書面的offer。 只有這樣, 在企業毀約後跳槽者才能有據可查, 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換崗, 他成了燙手的山芋沒人要
Gavin失業了, 之前他在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三年。 Gavin學歷不高, 但是他卻擁有速記的好本領, 在同行中很有優勢。 Gavin格外珍惜能夠在大公司工作的機會, 三年來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
可是這三年Gavin雖在工作中表現得積極向上, 實質上他根本就不喜歡這個部門和這份機械的速記工作。 他一直嚮往做一名銷售, 一方面能夠鍛煉自己, 另一方面賺錢也多, 畢竟自己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 而在現在這個崗位上他只能拿到三、四千的工資。 這三年裡Gavin借工作的便利經常聆聽一些銷售講師的課程, 這也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 所以三年一到, 他覺得時機到了, 向主管提出換崗。 主管、經理們都感覺很意外, 不過也佩服Gavin能夠臥薪嚐膽, 在自己不喜歡的崗位上堅持三年, 為的就是找機會轉作銷售。
Gavin的主管為他轉崗鋪好了道路, 他如願以償地做了公司的銷售。 可一個月過去了, Gavin沒得到任何簽單的消息。 公司規定銷售只要三個月簽單量不達標就會被淘汰。 Gavin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這一選擇, 於是想返回原來的崗位, 可遺憾的是原部門的主管已經招到合適的人。 第二個月, Gavin收拾行李離開了這家大公司。 他主動請辭了, 因為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在三個月的考核期內達標。 原本Gavin想通過換崗跳槽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提升個人價值, 最後卻因為能力不足被殘酷地淘汰。
前程無憂專家提醒:職場亦如圍城, 城外人對城裡的生活總會有許多遐想, 但是我們卻很容易忽視進城的成本, 結果就造成了跳槽的悲劇。
跳槽,大人物也遭遇“杯具”
幾年前Colin所在的公司新聘了一位人事總監,不久各員工收到老闆的一封激情盎然的郵件,內容中講述了那位元總監出挑的背景——曾是某500強企業的人事總監,任職十年,獲得了某某成就。Colin還有幸見了該總監一面,這讓他雀躍不已。不料三個月後總監悄然離職。類似的悲劇在之後五年裡被技術總監,財務總監輪番炮製。
大人物的開場似乎總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但跳槽時的情景卻截然相反,因為他們不是李開複。雖然已是行業內能排上位的大人物,但大人物的每一次跳槽未必都是成功的。一旦他們發現新企業的組織結構超乎他的想像程度時,這往往就成為他們再一次跳槽的誘因,而“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效果不理想”等都被他們稱為是不合理的組織結構留下的陣痛。他們的二次跳槽無關薪酬、無關紅利,僅僅是因為被下了“套”,一些無法在面試互動環節中具象化的問題給企業提供了“設局”的條件。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永無勝者,而大人物們的跳槽變得愈加謹慎。“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大人物敢輕易動彈,“流浪”的大人物就只能繼續“杯具”。再成功的人也無法逃脫“杯具”二字,哪怕他是李開複。
前程無憂專家提醒:高端人才在決定跳槽之前應該對下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工作團隊、企業長期發展目標等作全方位的瞭解,以此來避免跳入企業的“殘局”。
編後語:根據前程無憂論壇2010年1月份的調查顯示,54%的跳槽者至今還未找到工作,31%的跳槽者跳槽後薪資打折,僅有15%的人跳槽後表示對薪水很滿意。跳槽就像投資,其中的風險誰都無法規避,職場人所能做的只是在跳槽之前看清形勢,對自己的個人能力做好評估,盡可能減少風險的衝擊。跳槽有風險,起跳需謹慎!
跳槽,大人物也遭遇“杯具”
幾年前Colin所在的公司新聘了一位人事總監,不久各員工收到老闆的一封激情盎然的郵件,內容中講述了那位元總監出挑的背景——曾是某500強企業的人事總監,任職十年,獲得了某某成就。Colin還有幸見了該總監一面,這讓他雀躍不已。不料三個月後總監悄然離職。類似的悲劇在之後五年裡被技術總監,財務總監輪番炮製。
大人物的開場似乎總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但跳槽時的情景卻截然相反,因為他們不是李開複。雖然已是行業內能排上位的大人物,但大人物的每一次跳槽未必都是成功的。一旦他們發現新企業的組織結構超乎他的想像程度時,這往往就成為他們再一次跳槽的誘因,而“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效果不理想”等都被他們稱為是不合理的組織結構留下的陣痛。他們的二次跳槽無關薪酬、無關紅利,僅僅是因為被下了“套”,一些無法在面試互動環節中具象化的問題給企業提供了“設局”的條件。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永無勝者,而大人物們的跳槽變得愈加謹慎。“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大人物敢輕易動彈,“流浪”的大人物就只能繼續“杯具”。再成功的人也無法逃脫“杯具”二字,哪怕他是李開複。
前程無憂專家提醒:高端人才在決定跳槽之前應該對下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工作團隊、企業長期發展目標等作全方位的瞭解,以此來避免跳入企業的“殘局”。
編後語:根據前程無憂論壇2010年1月份的調查顯示,54%的跳槽者至今還未找到工作,31%的跳槽者跳槽後薪資打折,僅有15%的人跳槽後表示對薪水很滿意。跳槽就像投資,其中的風險誰都無法規避,職場人所能做的只是在跳槽之前看清形勢,對自己的個人能力做好評估,盡可能減少風險的衝擊。跳槽有風險,起跳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