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 在醫學上稱骨贅、骨質增生。 隨著臨床診斷技術日臻完善, 被診斷為骨質增生的病人越來越多。
凡腰腿痛病人就醫, 一些醫生總推斷說:你腰腿痛看來是長了“骨刺”, 拍個片子看看吧!一查, 果然如是。 骨刺, 骨上長刺!聽起來怪嚇人的, “醫生, 我才50多歲, 怎麼會生骨刺呢?”“大大, 聽說長了骨刺, 用藥消除不了, 這不就完廠嗎?”被確診長骨刺的患者, 無不憂心忡忡, 愁眉不展;醫生也都認為問題棘手, 愛莫能助, 這無形中增加了患者對骨刺的恐懼感, 模糊了人們對骨刺公正的認識。 為此, 筆備感覺很有必要為骨刺正名,
人體的關節是骨與骨的結合部, 骨端覆蓋著厚實而光滑的軟骨, 即關節軟骨。 人的所有組織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生退行性變, 這在醫學上稱為“老化”, 關節軟骨在逐漸老化的基礎上, 加上長期勞累的刺激, 逐漸出現變性, 彈性減低, 關節磨損, 承重能力明顯下降, 有時還會發生脆化甚至破裂, 其週邊軟骨面便代償性增殖肥厚, 日久就形成貌似刺—樣的突起,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骨刺”, 這種局部的增生對增強骨骼抵抗外力的沖衝擊有重要作用。
骨刺是—種正常的生理退化現象, 是人體的—種保護性生理反應, 每個人都難以避免, 區別僅僅是有的人出現得早些, 有的出現得較晚些,
骨刺——人體的這種保保護性反應, 還體現在對外傷的處處置上, 當腰椎骨折、急性腰扭傷後, 常會生成骨刺, 這種性質的骨刺對機體也是有有益的, 不少人在腰部急性扭傷後, 疼痛難忍, 去拍片, 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而當半年或一年後腰痛消失了, 再去拍片時, 卻發現長了骨刺、這時骨刺在椎骨之間起著支撐和穩定作用, 使關節避免了過度活動, 同時, 也減少了神經、血管的進一步損傷、還有些腰椎骨折癒合後, 或是腰椎化膿性炎症後, 椎體增生像“天橋” 一樣架接在椎體之間,
由此可見, 骨刺屬於機體的自衛性反應, 就像細菌感染後的機體會發熱、白細胞升高—樣, 我們不能—筆抹煞了骨刺的功績、
但是, 長了骨刺, 關節疼痛, 這總不是好事吧?這種認識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把腰腿痛、頸部不適等都歸咎於骨刺, 這是不公平的, 其實骨刺與疼痛不能劃等號。
骨刺與疼痛的因果關係並不成立, 二者之間不存在必然性。 臨床研究表明, 人的椎體易生骨刺, 椎體增生通常以前緣為主, 其附近沒有引起疼痛的敏感組織, 也就是說, 椎體前方是——比較安全的地方, 骨刺再“長”亦不會使人有疼痛感, 因此, 骨科醫生給病人做椎體手術時, 常在椎體前方植上—塊骨頭亦無大礙。 椎體後緣的增生有可能壓迫鄰近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