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不伴高脂血症者,
不需降脂治療;而脂肪肝伴高脂血症者,
首先應進行基礎治療。
隨著超聲波檢查在體檢中的大量應用,
脂肪肝的發現率不斷增加。
一些病人認為,
脂肪肝既然是一種脂質過多沉積在肝臟的疾病,
那麼就應該服用降脂藥治療。
這種認識正確嗎?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遇到兩名病人,
很具有代表性。
58歲的李老師,
無飲酒史,
體重指數32。
一年前,
經B超和CT檢查發現脂肪肝,
同時伴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
曾有肝功能異常。
後來,
在醫生指導下經過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
輔以保肝治療,
一年內體重下降約10%,
34歲的張先生, 無飲酒史, 體重指數27。 兩年前, 上腹部B超檢查發現脂肪肝後, 一直服用降脂藥, 近日複查, 體重無明顯下降, B超仍有脂肪肝, 且肝功能中轉氨酶出現異常。
為什麼同是脂肪肝卻出現不同的結局呢?要回答這個問題, 得明白以下兩點。
首先, 要明白體脂和血脂是怎麼回事。 我們說, 人的全身各組織都存在一定量的脂肪組織, 肝臟也不例外, 它是富含脂肪組織的器官, 只不過正常者的含量在一定範圍內, 超過這個量就會引起脂肪肝。 而血脂是脂肪的一種運輸狀態, 脂肪在腸道經過消化, 從小腸吸收到血液中, 在血液中重新合成三醯甘油、膽固醇和各種脂蛋白,
然而, 遺傳或後天因素, 如嗜好高脂飲食、少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均可導致高脂血症。 長期高脂血症是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和其他代謝綜合征的危險因素, 因此醫生常根據血脂升高的程度給予降血脂藥物, 以期望通過降低血脂來減少以上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