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寵寵家裡的“老抑鬱”

有了家庭的姐妹、閨密聚在一起時, 總免不了談起各自的孩子, 調皮聰明開心煩惱, 全是話題, 百說不厭;卻鮮有人有興致談起家裡的“老寶貝”。
偶爾提到老人家, 頂多說一句:不知道怎麼了, 也不像什麼大毛病, 就是怪怪的。
很少有子女會想到, 怪怪的老爸老媽, 也許是“抑鬱”了。
變得很怕死的老爸
楊洋上班的時候, 被老爸一個電話急呼回家。
匆匆趕回去, 老爸告訴她說, 今天他的下腹部很不舒服, 大便也不正常, 自己似乎摸到一個小腫塊。 這幾天剛好看到報紙上說老年人大腸癌發病率很高, 他想去醫院檢查一下。

楊洋有些哭笑不得, 老爸這半年來已經懷疑了好些腫瘤。 開始是覺得上腹脹痛、胃口差, 懷疑是胃癌, 於是去作了胃鏡檢查, 排除後就覺得上腹痛逐漸減輕;後來感覺吞咽不暢, 又懷疑食管癌, 又去作了食管檢查。 現在他又懷疑患腸癌了。
楊洋覺得奇怪, 不知道老爸這段時間為什麼變得那麼怕死。 用老媽的話說, 就是“被蚊子踢到也喊疼”。 這和以前總是要勸許久才肯去體檢的他, 簡直判若兩人。
老爸的情緒也變得特別容易激動, 常為一些小事與家人爭吵不休, 弄得誰也不敢惹他。
這樣的變化, 似乎是從他退休時開始的。
退休前, 他就計畫好, 退休後正好可以和老伴一起幫楊洋帶小孩。 楊洋因為工作忙, 沒有按計劃準時“造人”,
但這也不至於讓老爺子這麼反常吧!
事情還沒完。 楊洋每天下班見到的, 都是待在家裡長籲短歎的老爸。 一開始大家會好言相勸, 後來, 大家都有點煩, 就由他獨自傷春悲秋了。
有一天, 上班的楊洋又接到電話, 是老媽打來的, 說老爸吃安定了, 還好吃得不多, 被及時搶救過來。
這下子楊洋才覺得, 老爸可能是真難受, 不是沒事找事。 在作了他所懷疑疾病的檢查都確認沒事後, 楊洋聽從醫生建議, 將老爸帶到心理科。 醫生的判斷居然是老年抑鬱症。 心理疾病?——這真是個從沒想過的問題。
下一頁:“老抑鬱”, 身心都難受${FDPageBreak}
“老抑鬱”, 身心都難受
老年抑鬱症是指發生於老年人(60歲或以上)這一特定人群的抑鬱症, 主要是以出現持續的情緒低落為特徵的情感性障礙,
是老年人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抑鬱症老人占老年人口的7%~10%。 而青壯年有過抑鬱症的, 進入老年期後常加重或發作次數增多。
抑鬱症雖然也是一種精神障礙, 卻不像我們印象中的精神疾病那麼容易識別, 不管病人自己還是身邊的人, 都可能察覺不到。 老年人的抑鬱症更隱蔽, 而且並不只表現為鬱鬱寡歡, 像楊洋的父親, 就變得很“怕死”。
其實, 這種“怕死”往往不是沒有緣由的, 因為老年抑鬱症病人的確會有明顯的身體不適, 如頭痛、胸痛、食欲減退、腹痛、便秘、出汗、乏力等。 雖然作各種檢查都找不到什麼問題, 但病人疑病念頭強烈, 往往由軀體不適聯想到身患絕症(就像楊洋父親首先想到的總是腫瘤),
然後焦慮煩躁, 坐立不安。
但這些老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抑鬱情緒, 以致易被誤解為只是怕死, 從而不被理解甚至遭親人厭煩, 而這又使老人更加焦慮和抑鬱。 嚴重的便會出現自殘或自殺行為。
據調查, 患抑鬱症的老人有10%以上會採取自殺行為。 由於他們不能很好地表達憂傷情緒, 自殺念頭也常不會表露出來, 自殺傾向往往被掩飾而不易為人所知, 使得自殺成功率更高。
假癡呆, 原是真抑鬱
同樣被診斷為老年抑鬱症的江老師, 卻差點被兒子當做老年癡呆症來治療。 原本思維活躍的江老師, 現在反應遲鈍, 交流困難, 記憶力減退;不願意和朋友出去, 整天待在家裡, 沒什麼活動,
做得最多的就是躺在床上;一件小事情也能猶豫半天, 注意力很難集中, 判斷能力也明顯下降。
小江覺得父親一下子變“傻”了, 還上網搜索治療老年癡呆症的方法。
我們印象中, 年輕人的癡呆和抑鬱是很分明的, 但老年人患了抑鬱症, 有時卻會顯得傻傻的, 也經常會出現健忘現象。
不過兩者還是有所不同, 就拿健忘來說:癡呆症老人是真的忘記一切, 而抑鬱症老人其實只是堅信自己已忘記。 譬如, 當醫生問起早餐吃過什麼東西時, 癡呆症老人一定會說錯, 或答非所問;抑鬱症老人會對醫生說“不知道”, 如果醫生強調他一定記得, 最終他會說出完全正確的答案。
同樣走在路上, 同樣表情呆滯, 癡呆症老人會完全沒有方向感, 時常迷路;但抑鬱症老人表情再怎麼呆滯,也很少會走錯路。
一般來說,老年抑鬱症起病較快,發展迅速,抑鬱症狀持續較久,智慧障礙一般是暫時性、部分性的,每次檢查的結果均不相同;老年性癡呆則起病緩慢、發展緩慢,但情緒變化大,不穩定,猶如幼童,其智能損害是全面性的,而且會一直惡化。
此外,老年抑鬱症病人,醫生在查體時不會發現中樞神經系統的體征,腦影像學檢查也大多正常;老年性癡呆病人可有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和體征,不少人還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小中風”病史,腦影像學檢查可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或(和)腦梗死表現。
最重要的是,用了抗抑鬱藥後,老年抑鬱症病人會恢復病前談吐自如的神態;老年性癡呆病人則對抗抑鬱藥毫無反應。
下一頁:抑鬱長者,寵寵也無妨${FDPageBreak}
抑鬱長者,寵寵也無妨
老年抑鬱症發病率並不低,但能主動就診的很少。與其他精神障礙者拒絕治療不同,抑鬱症老人因軀體不適而痛苦。所以,只要家人好言相勸,出錢出力,他們是願意就診的。
輕症病人可嘗試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包括調整生活內容,如足夠的睡眠、運動鍛煉、解決家庭矛盾等。
若進行4周心理治療後,病情無改善甚至惡化,或病情較重,或有回避社交、記憶力明顯減退或注意力不集中、較多軀體不適主訴及疑病症狀,甚至有輕生觀念等,則需要加用藥物治療。家人要督促他們定期複診,按時用藥,至少需要服藥兩年;其間如有復發者,還應延長服藥時間。
有些抑鬱症老人一次次尋機會自殘,家人在一次次奪去他們手中的自殘工具時,總是會忍不住說:這麼大歲數了,為什麼還像小孩一樣鬧脾氣?為什麼還這麼脆弱?為什麼總讓人擔心?言辭中不乏責備,甚至還有厭棄之意。
殊不知,這些老人心裡同樣厭棄自己,指責和壓力只會讓他們更加無所適從。不管是否需要配合藥物治療,對家裡患抑鬱症的老人,不妨寵寵他們。
不僅要在生活上對抑鬱症老人給予照顧,家人更要給予關心和鼓勵,協助其合理安排生活,多與社會保持密切聯繫,多與年輕人交往,多動腦子,不斷學習;幫助他們按照自己的志趣培養一些愛好,如書法、攝影、下棋等;改善家庭環境也非常重要,喪偶的老人如條件允許,可鼓勵他們考慮再婚。
容易讓老人“抑鬱”的事件 
老年抑鬱症病人發病前多有明顯的應激性事件,如典型的生活事件:工作喪失、收入減少、親友離世、遷居、長期貧困、長期照顧患慢性病的家庭成員、疾病和衰老所致的活動或功能障礙、缺乏人際交往和社會接觸等。"
時常迷路;但抑鬱症老人表情再怎麼呆滯,也很少會走錯路。
一般來說,老年抑鬱症起病較快,發展迅速,抑鬱症狀持續較久,智慧障礙一般是暫時性、部分性的,每次檢查的結果均不相同;老年性癡呆則起病緩慢、發展緩慢,但情緒變化大,不穩定,猶如幼童,其智能損害是全面性的,而且會一直惡化。
此外,老年抑鬱症病人,醫生在查體時不會發現中樞神經系統的體征,腦影像學檢查也大多正常;老年性癡呆病人可有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和體征,不少人還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小中風”病史,腦影像學檢查可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或(和)腦梗死表現。
最重要的是,用了抗抑鬱藥後,老年抑鬱症病人會恢復病前談吐自如的神態;老年性癡呆病人則對抗抑鬱藥毫無反應。
下一頁:抑鬱長者,寵寵也無妨${FDPageBreak}
抑鬱長者,寵寵也無妨
老年抑鬱症發病率並不低,但能主動就診的很少。與其他精神障礙者拒絕治療不同,抑鬱症老人因軀體不適而痛苦。所以,只要家人好言相勸,出錢出力,他們是願意就診的。
輕症病人可嘗試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包括調整生活內容,如足夠的睡眠、運動鍛煉、解決家庭矛盾等。
若進行4周心理治療後,病情無改善甚至惡化,或病情較重,或有回避社交、記憶力明顯減退或注意力不集中、較多軀體不適主訴及疑病症狀,甚至有輕生觀念等,則需要加用藥物治療。家人要督促他們定期複診,按時用藥,至少需要服藥兩年;其間如有復發者,還應延長服藥時間。
有些抑鬱症老人一次次尋機會自殘,家人在一次次奪去他們手中的自殘工具時,總是會忍不住說:這麼大歲數了,為什麼還像小孩一樣鬧脾氣?為什麼還這麼脆弱?為什麼總讓人擔心?言辭中不乏責備,甚至還有厭棄之意。
殊不知,這些老人心裡同樣厭棄自己,指責和壓力只會讓他們更加無所適從。不管是否需要配合藥物治療,對家裡患抑鬱症的老人,不妨寵寵他們。
不僅要在生活上對抑鬱症老人給予照顧,家人更要給予關心和鼓勵,協助其合理安排生活,多與社會保持密切聯繫,多與年輕人交往,多動腦子,不斷學習;幫助他們按照自己的志趣培養一些愛好,如書法、攝影、下棋等;改善家庭環境也非常重要,喪偶的老人如條件允許,可鼓勵他們考慮再婚。
容易讓老人“抑鬱”的事件 
老年抑鬱症病人發病前多有明顯的應激性事件,如典型的生活事件:工作喪失、收入減少、親友離世、遷居、長期貧困、長期照顧患慢性病的家庭成員、疾病和衰老所致的活動或功能障礙、缺乏人際交往和社會接觸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