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中的人物可以很簡單的分成了兩種,
一種是變了的,
一種是沒有變的。
作為故事的主線鄭微卻間乎這兩者之間。
在故事末端,
變了的和沒有變的,
都為此付出了代價,
只有鄭微完成了平靜的蛻變。
致青春裡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
一位是陳孝正,
一位是朱小北。
陳孝正是大學裡的好學生,
不玩牌,
不喝酒,
不吸煙。
默默地學習,
甚至去花園裡見鄭微在屁股下面還放幾本書。
在家長,
以至於所有成熟的人的眼裡都是極好的符合這個社會行為準則的人。
媽媽的嚴厲,
使得陳孝正不敢違背社會的道德體系。
這種道德體系又是非常強大的,
而宿舍裡面的同學表現處許多最為原始的本能,
包括老張看A片,
最終表現的陳與宿舍的同學顯得格格不入。
而所有的這些行為都是違背自己內在的自己,
嚴格遵守著規範來操作的。
在性的方面,
和鄭微有過一次親密關係,
但是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局促,
惶恐與不安的。
因為在這裡他也不敢放縱自己,
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包括和美國的妻子離婚,
不知道和這一點有沒有關係。
(根據家庭婚姻治療的觀點,
所有的婚姻都和性有關)。
陳孝正和他的曖昧女友曾毓的關係也可以看出,
不敢去愛。
所以我在課堂上講,
當一個人有愛的能力,
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所啟發。
而曾的形象大家可以看出,
也是一個社會道德的化身,
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是大眾眼中的好女孩。
所以開始陳與曾在一起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個需要正統的道德與一個正統的道德在一起,
在理想不過。
對,
只是理想,
永遠也不能走進真實,
也就是永遠也不能走進婚姻裡面。
所有的道德都在下面隱藏著無比的虛假(曾是一個及其有心計的人物,
最後和許開陽在一起就是一個反應)。
陳的生命在掙扎,
一方面要符合社會的價值觀,
一方面又要在價值觀的大山下成長。
壓抑與反抗是他人生的主色調。
去美國,
只是陳一方面使自己成長,
一方面逃脫這種虛假的道德生活。
在美國,
陳做到了,
包括婚姻都是一種虛假,
沒有真實。
從美國回來以後,
應該是陳重生的一個過程。
這一次也是在和鄭微見面,
一屁股坐在骯髒的臺階上,
抽著煙,
變成了一個自己以前最不喜歡的人。
這個過程是陳發生一種質變,
反抗的成功,
敢做真實的自己。
當然影片中沒有提到,
陳的母親是不是去世了,
我想應該從陳的世界中消失了,
這種消失也是代表著在陳內心當中的枷鎖被打碎的一個過程。
陳見鄭微的一句話是“我不想拾起舊情,
我想從新來愛”。
可見,
在陳的內心確實完成了一個浴火重生的過程。
當然,
如果陳沒有這種變化,
無論誰和陳過一輩子,
肯定是枯燥無味的一生。
也許你和一個人接觸,
覺得這個人枯燥無味,
那這個人肯定是虛假的,
不真實的。
這種不真實並不是人家故意這樣,
而是內心就有一種枷鎖牢牢的控制著。
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精靈了,
不用你自己去指揮,
它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把你變的符合這個社會。
而要再一次的突破它,
可能需要付出你的一生來完成。
後來的你,
就變成你當初最討厭的樣子了。
朱小北正好和陳走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如果說陳是一個找到自我的過程,
那麼朱小北則是一個一直在找北,
卻找不到的角色了。
“一個迷失的自己”。
這部電影有兩個角色,
朱小北和老張,
表面上給人都是大大咧咧的。
實際上在這個表層下,
隱藏著及其的自卑。
朱小北和老張兩個人應該都沒有什麼家庭背景,
而又想表現的和大家一樣。
在這裡澄清一下,
就是沒家庭背景不要緊,
關鍵是不要掩飾,
做真實的自己。
而他們倆都沒做到,
都在掩飾自己。
在包子鋪,
朱小北幫助姐姐。
這件事情應該對朱小北來說嚴格保密的。
宿舍的同學好的像姐妹一樣,
都沒有說過。
而最為虛假的就是,
當黎維娟說替她保密的時候,
她還用虛假來掩飾,
當做若無其事。
這個人估計連她自己都找不到了。
因為一件商店裡的小事,
朱小北爆發了。
好像觸發到脆弱的內心,
只能用歇斯底里來反應了。
最有諷刺意義的是,
朱小北最後變成了一個記憶專家,
而這個記憶專家恰恰連自己的過去都想遺忘掉。
記憶專家想去遺忘,
也許是最大的諷刺。
人類的虛假莫過於此,
人類的分裂也是這樣吧。
裡面有一個細節,
徐開陽在餐廳像哥們一樣抱住朱小北,
朱小北的不自在,表現出朱小北是喜歡徐開陽的。最終的結局非常好,讓朱小北在見到自己喜歡的徐開陽,而朱小北都不敢承認自己。同樣,老張在阮莞面前也不敢承認自己的愛,只有在死後,才敢去面對,而這種面對又不能讓任何人發現。
青春,是一個蛻變的過程,進化的好能夠鳳凰涅槃,不好只能躲在面具之下了。
朱小北的不自在,表現出朱小北是喜歡徐開陽的。最終的結局非常好,讓朱小北在見到自己喜歡的徐開陽,而朱小北都不敢承認自己。同樣,老張在阮莞面前也不敢承認自己的愛,只有在死後,才敢去面對,而這種面對又不能讓任何人發現。
青春,是一個蛻變的過程,進化的好能夠鳳凰涅槃,不好只能躲在面具之下了。